开原铁西小学让非遗华服“破纸而出”


学生身着亲手设计的华服惊艳亮相。受访者供图
本报讯 记者赵天乙报道 “镂金作胜传荆俗,翦彩为人起晋风。”在开原市铁西小学的手工教室里,剪刀与刻刀的沙沙声交织,35名学生正伏案创作。植绒布在他们手中化作灵动牡丹、展翅凤凰,一场跨越千年的非遗传承,正以创新的姿态在此悄然绽放。
2024年3月,“遇‘剪’美好”剪纸社团在王瑜老师的牵头下成立。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艺术承载着深厚底蕴。教师戚琪表示:“我们希望把学校办成学生喜欢的样子。”为此,老师们大胆尝试——将平面剪纸与服装设计跨界融合。
然而,创新之路布满荆棘。棉布纤维松散易抽丝、镂空设计导致透肤、熨斗温度不足无法粘贴无纺布……面对难题,师生们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的决心开启“材料革命”。经过反复测试,他们发现植绒布边缘光滑、不易脱线,搭配加厚无纺布,最终攻克材料难关。
五年级的杨舒涵曾是教室里最沉默的孩子。每当同学热烈讨论设计,她总低头重复勾勒几何图形,校服拉链常拉至下巴。王瑜老师鼓励她:“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从最初刻坏十多张纸,到立夏那天捧着曼陀罗花怯生生询问“这个能刻吗”,杨舒涵在剪纸中找到了表达自我的方式。师生耗时两周将平面图案转化为十二层嵌套的立体剪纸,当阳光透过纸面,墙上的光影仿佛诉说着成长的蜕变。
和杨舒涵一样,许多零基础学生在社团中实现蜕变。他们不仅掌握了对称剪、折叠剪等技艺,更将热爱传递:有的化身“小老师”教邻里孩童,有的钻研纹样寓意成为“非遗小讲解员”。据统计,超七成家长反馈孩子在家主动教家人剪纸,形成“学校-家庭”文化传播闭环。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第一届校园剪纸文化节上,101名学生身着亲手设计的华服惊艳亮相。传统纹样经阴刻、镂空工艺转化为服装褶皱,随着走秀步伐流转光影。家长许若桐母亲感慨:“孩子不仅动手能力变强,还会讲解剪纸里的吉祥寓意。现在周末刻纸成了我们最温馨的亲子时光。”
如今,铁西小学的非遗创新实践获得开原市教育局、广播电视台关注,5套优秀作品被永久收藏在校史长廊。校长康宁表示:“剪纸不仅是技艺传承,更是文化自信的萌芽。希望孩子们以刀为笔,在传统纹样中提炼民族智慧,让非遗在新时代焕发新生。”
相关文章
-
搭建连心桥,他们跨越了3000多公里——岳阳市一中西藏班暑期家校交流活动纪实
岳阳晚报全媒体记者 黄诚成 通讯员 黄瑞贤7月的岳阳骄阳似火,而雪域高原却凉风习习。在这个暑假,岳阳市第一中学的老师们带着学校的嘱托,跨越3000多公里,开展了一场意义深远的家校交流活动。从7月11日至7月22日,由学校领导带队的工作组先后赴西藏拉萨、林芝、那曲等地,通过返藏护送、集中家长会和入户家
2025-08-14 10:09:00 -
校园配餐服务新国标出台 提高管理门槛筑牢安全底线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7月23日电 我国首个校园配餐服务管理国家标准《校园配餐服务企业管理指南》近日由市场监管总局发布。这一标准适用于哪些企业,从哪些方面对校园配餐服务管理进行了完善?市场监管总局明确,这一标准适用于为中小学、幼儿园提供学生餐制备及配送服务的餐饮服务经营者,不适用于校园自建食堂、学
2025-07-24 03:05:00 -
月影照明携“接自然光回家工程”走进黄冈中学,守护学生视界
月影照明,究竟藏着怎样的“照明魔法”,能让黄冈中学的学子在繁重学业下依旧保持明亮双眸?要知道在当下,青少年近视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更上升为国家战略。当我们揭开这层神秘面纱,会发现这背后是一场用科技守护视力的温暖行动。国家卫生健康委数据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已达52.7%,其中高中生近
2025-07-23 15:15:00 -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 暑假门诊量暴增,不同科室都说是因为这个坏习惯
暑期就诊高峰背后:运动不足成多种儿童疾病“共因”暑假来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一些科室迎来就诊高峰。近视度数飙升、脊柱弯成“S”形、肥胖引发性早熟、抑郁焦虑情绪蔓延……记者深入眼科、骨科、内分泌科和精神心理科调研发现,这些看似各不相干的疾病背后,竟藏着同一个“元凶”——运动不足。1暑假门诊量暴增
2025-07-23 08:21:00 -
住宅起火两小孩遇难,爷爷不在家继奶奶独自逃生,孩子父亲质疑其见死不救:“她34岁,一只手都能抱得出来”
4月8日7时许,广东揭阳市揭西县一小区住宅起火,据消防大队的事故认定书,起火原因为锂电池着火,住宅中两个孩子遇难,分别为2岁与7岁。孩子父亲李先生告诉红星新闻记者,起火住宅为孩子的爷爷和继奶奶家,平时孩子不跟他们住一起,事发前爷爷过生日,孩子留在那边住,起火时只有继奶奶与孩子在家,继奶奶独自跑下楼逃
2025-07-23 05:41:00 -
安徽妈妈找到失散22年的儿子姚一飞 “最美车衣”上少了一张寻子海报
近日,“万车寻亲沧州行”公益组织的志愿者接到一个喜讯:被拐孩子姚一飞失踪22年后,近日已与安徽的亲生父母重逢。听到这个消息,志愿者兴奋不已,第一时间向姚一飞的母亲都昌英表示祝贺。随后,多名志愿者从私家车上撤下“寻子 姚一飞”的海报。去年7月,25岁的市民王道义购买新车后,在车身上张贴了20多张“寻子
2025-07-10 12: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