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每天刷短视频2.6小时!如何“自救”?
据最新发布的《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5)》,截至2024年底,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已达10.4亿人。
平均每10个中国人里,就有7个人刷短视频。人均单日使用时长高达156分钟,也就是说,人均每天刷短视频达2.6小时。
短视频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在悄悄改变着我们的大脑。
你在玩手机,还是手机在“玩”你
根据网民的投票,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评出的2024年年度热词是Brain rot(意为“大脑腐化”),指的是过度依赖社交媒体,大脑大量接受短视频等高频率的碎片化信息后,呈现出精神疲劳和智力下降的状态。
“脑腐”虽然并不属于医学上公认的疾病范畴,但对身心健康会造成全方位的影响。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一刷短视频就停不下来,手机屏幕的那一头仿佛是一个个精心设计的钩子,试图钩住你的手和眼,防止你在5秒内滑走。算法会根据你的停留速度,不断优化推荐的内容,精准定位你的喜好。
尽管时间就这样被悄然“劫持”,但你可能浑然不觉甚至非常愉悦,因为这种高频度的刺激会成功触发大脑的“奖赏回路”,促使快乐递质多巴胺的分泌。
然而,高密度且低质量的信息会促使大脑在多个信息输入源之间频繁切换,形成多任务处理的行为模式。当大脑被短视频“驯化”,注意力被分割,保持长时间注意力的能力就会被慢慢削弱。当你试图集中精力专注于一件事情时,可能会感到专注力大不如前。
随着短视频越刷越多,有些人似乎还会有一种“获取了很多信息”的幻觉。但当你试图回想或总结时,似乎又想不起多少。这是因为获取信息的过程越是毫不费力,这些信息在大脑里储存得就越不牢固。而且这种信息带来的愉悦感是暂时的,消耗的注意力却是巨大的。
相关研究证明:那些没能充分激活存储信息的神经回路形成长期记忆的碎片化信息,流经你的大脑时,就好比竹篮打水,漏得干干净净。
假如对短视频的依赖到了不受控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的程度,比如睡眠障碍、学习和工作效率下降、社交活动减少,甚至出现视力障碍、颈椎损伤等健康问题时,那就要高度怀疑是否患上了短视频成瘾。
研究表明,短视频成瘾与大脑的奖励系统过度激活和认知控制系统功能减弱有关。
更值得警惕的是,青少年是大脑成熟的重要阶段,大脑对奖赏和风险行为更敏感。因此,与成年人相比,青少年更容易对短视频成瘾。
为自己打造深度思考的空间
牛津大学教授安德鲁·普兹比尔斯基认为:“脑腐”一词的流行,本身就反映了很多人对于自己在短视频上浪费了过多时间的焦虑。
那么,在这个“屏幕时间”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一部分的时代,如何才能远离“脑腐”,拯救我们的大脑?
神经外科专家、上海冬雷脑科医院院长宋冬雷教授给出了如下建议——
关通知。关闭不必要的应用软件的通知提醒,减少日常生活中注意力被打断的频率。社交媒体、短视频、弹窗通知,都会“劫持”人的注意力。而注意力是神经系统最宝贵的资源。大脑每次切换任务,都会引发“神经网络重组”——大脑需要数十秒至数分钟来关闭旧路径、重建新路径。频繁切换会造成“认知碎片化”。
精简App。定期清理、精简手机中安装的App数量,尤其是娱乐类App的数量。
锁手机。必要时可以设定使用手机的时间,“强制”自己放下手机。
远放置。睡觉时,最好不要把手机带进卧室。如果一定要带到卧室,尽量不要放在床头,更不要在枕头边给手机充电。手机与人要保持1.5米以上的安全距离。
改习惯。用阅读代替刷短视频,给自己制定一个循序渐进的阅读计划,每天多读一点纸质书或报纸杂志,少看一点手机。
最好不要在睡前长时间刷短视频。刷得停不下来,不仅会导致白天精神不济,影响生活与工作,还会伤眼、伤颈椎。一旦沉浸于负面信息中,还容易引发焦虑、影响睡眠。
最重要的是,拓展一些能“放下手机”的生活方式,比如定期约上朋友一起跑步、打羽毛球、游泳等有益身心健康的体育锻炼或社交活动。总之,要让自己多面对真实的世界和真实的人。
斯坦福大学神经科学教授安德鲁·休伯曼认为,我们正生活在一个“始终在线”的世界,真正能够安静坐下来思考1小时及以上的人变得越来越少。
在这样的时代,深度思考、深度学习、深度工作是一个人最核心的能力之一。这不是一种效率技巧,而是认知世界的生存方式。
真正的神经可塑性,即大脑网络的重塑,只有在“有挑战、有错误”的状态下才能被激活。他建议,给自己打造一个适合深度思考、完成深度任务的空间,哪怕只是一个书桌。在这个空间里,尽量使用纸质工具,比如纸笔、白板、笔记本等。把手机放得远远的,最好关机或者开启飞行模式。在这个安静、免打扰的空间里进行深度学习或深度工作。
一旦形成习惯,大脑就会将空间信息与行为模式进行绑定,久而久之会形成“自动进入状态”的能力。一进入这个空间,大脑就会开启深度思考模式。
来源:央视网微信公众号
相关文章
-
公安部网安局:“刷脸” 虽便捷,安全莫大意!
在“刷脸”解锁手机、“刷脸”登录、“刷脸”支付.....人脸信息已成为开启个人数字生活的“关键钥匙”。然而,当我们尽情享受 “刷脸” 带来的便利时,一些潜藏的安全风险也悄然浮现,需引起大家的高度警觉 。便捷背后的“暗流”01数据采集失范:从“必要采集”到“无感收割”强制认证:个别应用将人脸识别作为唯
2025-07-27 08:53:00 -
辟谣!网传“许昌湛北农田被淹”为旧闻翻炒
近日,某平台账号“瞄一瞄”连续发布视频称“河南许昌湛北,烟已经不行了,这后面还能种啥”“今个水淹第八天,红薯还行不行了”,视频显示大面积农田被淹。经向襄城县湛北镇政府核实,该视频为往年视频,发布者将旧视频重新传播,伪装成近期发生的事件,属于典型的旧闻炒作行为。据了解,7月23日至24日襄城县大部有分
2025-07-26 09:34:00 -
市属医院50部健康短视频开播
来自北京22家市属医院的医学精英,围绕儿科、精神心理、体重管理、综合健康等主题,将自己专业医学知识结合多年从医经验,浓缩拍摄成50部干货满满、内容生动的医学短视频,通过短视频平台,向大众传递健康知识,展现行业温度——近日,由市卫健委指导,市医管中心主办,北京医师协会、北京青年报新媒体有限公司共同承办
2025-07-25 07:22:00 -
TrendForce:苹果首款折叠iPhone将配备5.5英寸外屏与7.8英寸内屏
IT之家 7 月 23 日消息,从知名分析师郭明錤到马克・古尔曼,再到各类报道和泄露信息,近期关于苹果折叠屏 iPhone 的时间线和硬件细节正逐渐趋于一致。如今,又有一家权威机构加入了这一讨论阵营。据 TrendForce 最新市场预测显示,苹果有望在 2026 年下半年正式进军折叠屏手机领域,这
2025-07-23 21:29:00 -
“餐馆老板发蛤蟆汤视频拟被罚45万”,官方最新通报:撤销处罚,5人停职处理
据琅琊新闻网消息,近日,针对兰山区一饭店因发布菜品视频拟被高额处罚一事,临沂市高度重视,成立由市司法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相关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并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共同参与,对此事件进行提级调查。经调查,兰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在执法办案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处罚证据不足。仅凭当事人发布的视频照片作
2025-07-16 02:53:00 -
银发族出行,牢记“安全经”保平安
逐浪新闻记者:苏苏通讯员:邵琦“原来带头盔这么重要!以后骑车再也不会忘了,过路口一定要停下来看看,横冲直撞太危险了。”2025年7月11日下午,武汉市公安局武昌区分局交通管理大队车管中队民警张胜利、辅警邓洁走进武昌区文明路社区,向社区老年人普及安全出行知识。活动伊始,张胜利为老人们播放了一部电动自行
2025-07-14 1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