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盘锦稻渔共养模式水稻耕种面积将超过1.2万亩
“什么?不赶鸟,还给它们挖水面。”“少种‘一分地’,肯定减产呀!”……
近日,在2025年水鸟友好型水稻耕作技术培训班上,辽河口水鸟友好型水稻(稻渔共养)耕作模式核心示范展示基地负责人孙忠正被一群种田“老把式”团团围住。面对质疑,他没有着急解释,而是随手拽起沟中的地笼,“看看,和你们家的河蟹比,谁大?”
“这蟹现在就得有一两半,到秋天最少二两半。”“这个头有我家俩大。”“你用啥高招儿了?”看到地笼里的河蟹,刚才还摇头的“老把式”立马眼睛一亮。
“我的河蟹4月底就能下地暂养。你们是不是得6月份才放蟹苗?差一个多月,少说能多蜕两次壳。”孙忠正亮出实验报告书给大家算账:每亩挖10%明水面,虽少种一成水稻,但能多放两成蟹苗,大蟹比例会增加30%。“实践证明,新种法比单种水稻增收61.29%、比传统稻田养蟹增收32.17%。”
“那再挖大点明水面,岂不赚得更多?”大洼区王家街道种植大户明文玉抢着问。“那就违反国家耕地保护和‘兴渔稳粮’的政策了!”孙忠正赶忙提醒,“最多挖10%,这可是红线,大家伙千万别触碰。”
“我们盘锦正好处于水鸟全球迁飞路线上,稻田增加明水面,既能提升农民收入,又能为迁徙水鸟提供栖息和觅食场所。过去两年,基地的候鸟种群数量、密度等指标显著上升。”盘锦市林业和湿地保护管理局湿地和自然保护地服务科科长张勇解释。
明文玉一拍大腿说:“鸟给稻田除虫,还能淘汰生病河蟹,以后我家的稻田也按这个标准挖,明年咱也整‘水鸟友好型’。”
今年,辽河口水鸟友好型水稻(稻渔共养)耕作模式核心示范展示基地面积将增至3000亩,盘锦全市该模式水稻耕种面积将超过1.2万亩。
(辽宁日报记者 候森)
相关文章
-
今年盘锦稻渔共养模式水稻耕种面积将超过1.2万亩
“什么?不赶鸟,还给它们挖水面。”“少种‘一分地’,肯定减产呀!”……近日,在2025年水鸟友好型水稻耕作技术培训班上,辽河口水鸟友好型水稻(稻渔共养)耕作模式核心示范展示基地负责人孙忠正被一群种田“老把式”团团围住。面对质疑,他没有着急解释,而是随手拽起沟中的地笼,“看看,和你们家的河蟹比,谁大?
2025-08-25 13:17:00 -
北大荒深处的创新薪火:从徐一戎到数字农业新时代
位于中国东北部黑龙江省鸡西市境内的虎林市,沃野千里,林海广袤,自然资源极为丰富。坐落于此的北大荒集团八五六农场,正值北纬45度的盛夏时节,万顷稻田碧浪翻涌。当无人机掠过稻田上空,仿佛与场史陈列馆中锈迹斑斑的测温计展开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那是“北大荒水稻之父”徐一戎当年使用过的工具。这片曾被称作“
2025-07-20 15:31:00 -
崇州稻田画:田间绘艺术,大地孕丰收
红星新闻网7月10日讯 成都崇州的田野上,成都市天府粮仓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梁景村、竹艺村的稻田里,不同颜色的水稻交织成谷仓、熊猫、卷轴等图案,如大地铺展的精美画卷。成都市天府粮仓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这些稻田画不仅是视觉的盛宴,更藏着农民的匠心与期盼。他们以田为纸、以稻为墨,用勤劳的双手将普通农田变成
2025-07-10 14:39:00 -
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增进民生福祉的社区探索
文 戈艳霞超大规模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大特征。在此背景下,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作为一项关键的基层实践,其意义已超越传统养老服务的范畴,深刻嵌入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之中。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的人本理念面对全球最大规模的老年群体,中国创新构建起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
2025-06-14 05:07:00 -
“甲天下”的济南泉,缘何“百游不厌”
大众网记者 魏俊怡 济南报道元代地理学家于钦在《汇波楼记略》中写道:“济南山水甲齐鲁,泉甲天下。”济南,因古济水南岸之位得名,以名泉众多闻名。12大泉群、1209处天然泉水散落全域,名泉达950处,以趵突泉为首的“七十二名泉”声名远扬。很难想象,如果济南没有泉会是怎样。(游船画舫停泊在泉水护城河。大
2025-06-12 15:5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