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焕活,千年敦煌“飞”入大湾区
南方财经记者 陈思琦 深圳报道
“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曾如此形容敦煌莫高窟。
而今,数字技术让千年敦煌文明“飞”出茫茫沙漠,来到3500公里外的粤港澳大湾区。
7月5日,“大成敦煌——敦煌文化艺术大展”展览发布会暨门票开售仪式在深圳举行。南方财经记者会上获悉,该展览由敦煌研究院、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政府共同举办,将于7月26日至11月23日在南山博物馆展出,将是华南地区规模最大、展品最丰富、文物数量最多的敦煌文化艺术大展。
据介绍,本次大展展品205余件(套),包括复制特级洞窟6个,临摹彩塑4件,壁画临摹品60余幅,珍稀文物真迹80余件(套),多件国宝级展品和藏经洞数字化成果为首次亮相粤港澳大湾区。
“敦煌与深圳,两座城市一古老一现代,但有许多共通之处。”敦煌研究院副院长张小刚表示,敦煌作为古丝绸之路的咽喉要地,发挥了重要的对外文化交流作用;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前沿,如今承担了相似的角色和作用,以腾讯为代表的深圳高科技企业也深度参与了敦煌文化的数字化研究、保护与弘扬工作,使千年文明以更鲜活的面貌和姿态走进大众视野。

(主办方供图)
不开放洞窟“数字复原”
敦煌,古丝绸之路的咽喉之地,融汇多种外来文明。近年来,数字技术使千年壁画突破时空限制,“飞”向全国乃至全球。
据介绍,“大成敦煌——敦煌文化艺术大展”将于7月26日至11月23日亮相深圳市南山博物馆。展览由敦煌研究院、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政府共同举办,敦煌石窟文物保护研究陈列中心、深圳市南山博物馆、九色鹿文化艺术传播(深圳)有限公司承办。
作为迄今华南地区规模最大、展品最丰富、文物数量最多的敦煌文化艺术大展,本次展览有超200件(套)展品,分为“丝路明珠”“佛国圣境”“人间万象”“石室宝藏”“考古探秘”“众心一念”六个板块,结合实物与多媒体展示,全方位呈现敦煌文化的历史内涵。
据张小刚介绍,6个使用高清数字技术精密制作的1:1复原特级保护洞窟尤为值得关注,包括两个不开放洞窟。其中,第285窟北壁有西魏大统四年、大统五年发愿文题记,是敦煌石窟中最早有确切开凿年代的洞窟,保留有九首龙身的开明、人头蛇身的女娲、旋转连鼓的雷公等图案,有中国“万神殿”之称;第3窟为敦煌石窟唯一以观音为主题的洞窟,南、北壁都绘有十一面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及其眷属,显示了元代绘画艺术的高度发展。
先进技术不仅使不开放洞窟“数字复原”,还让流失海外的藏经洞文物实现“数字回归”。
1900年,莫高窟藏经洞被意外发现。据统计,藏经洞出土的各类文物共7.3万余件,其中藏于海外4.7万余件,保存在中国国内2.6万余件。
据了解,敦煌研究院近年来推进“流失海外敦煌文物数字化复原项目”,联合腾讯打造“数字藏经洞”数据库平台,整合流失海外敦煌文物目录、珍贵图像,并纳入海量国内外敦煌学研究成果,同时运用AI技术对经卷文字自动识别,具备图像拼接、图像缀合、知识图谱构建、全文检索等功能。
目前,“数字藏经洞”数据库平台发布敦煌文书经卷9900多卷、图像60700多幅,经卷内容识别840多万字。
本次深圳展览将集中展示流失海外藏经洞文物数字化回归项目系列成果,选取8件藏经洞经卷文物原件,以及流落海外的数字回归绢画复制品11幅和经卷复制品8件,包括“世界第一部药典”唐代《新修本草》(原件收藏于法国国家图书馆),现知全世界最古老、星数最多的《全天星图》(原件收藏于英国国家图书馆)等。
此外,莫高窟北区众多文物及其他展品是国内外大型博物馆首展,包括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实物“回鹘文木活字”、《资治通鉴》残片、十一世纪铜十字架等。
“博物馆之城”再进阶
此番“大成敦煌——敦煌文化艺术大展”登陆深圳、选择南山博物馆,是深圳建设“博物馆之城”的一个侧影。
日前,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广东省2024年度博物馆高质量发展报告》,显示深圳现有备案博物馆65家,其中国有博物馆20家、非国有博物馆45家;全市有定级博物馆12家,其中国家一级博物馆1家、国家二级博物馆2家、国家三级博物馆9家。
2024年,深圳全市博物馆接待观众总量1425.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4.3%。其中,南山博物馆以全年观众数量680.47万人次高居全省第二。
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南山博物馆陆续推出“对望与凝视——东京富士美术馆珍藏西方人物画展”“太阳的子民——印加人和帝国四方之地”“万历那些年——万历文物主题特展”“传统之茧——欧亚大陆民族文化中的丝绸”“融合之路——拓跋鲜卑迁徙与发展历程”“有美玉于斯——山西周代出土玉器展”等专题展览,今年还推出深圳首个聚焦欧洲骑士文化的重量级特展“钢铁与荣耀:欧洲骑士盔甲与文化展”等,人气颇高。
越来越多重磅展览选择深圳,与深圳毗邻港澳、可有效联动和辐射港澳亦有关联。本次敦煌大展发布会上,香港天籁敦煌乐团演奏了新编敦煌古曲《西域随想》《供花手》,以古谱入音、古韵新诠的方式,重现莫高窟壁画上失传已久的场景音乐。
张小刚告诉南方财经记者,大湾区范围内对敦煌文化感兴趣的民众较多,本次展览还将邀请香港高校及研究机构的考古、数字化等方面专家参与讲解。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相关文章
-
广东“省超”16强分组揭晓!8月23日南沙揭幕战超三万名球迷见证足球盛宴
8月20日下午,2025广东足球超级联赛(以下简称“省超”)正赛16强分组抽签仪式圆满举行。随着抽签结果尘埃落定,16支劲旅的小组赛对手与赛程落位全部揭晓。本届省超正赛将于8月23日在广州南沙区大湾区文体中心拉开战幕,揭幕战将由东道主南沙湾区青年队迎战吴川青年队,目前赛事筹备工作已进入冲刺阶段,预计
2025-08-20 22:15:00 -
第七届运博会“科技范”十足 “体验感”满满
8月15日-17日,第七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举办。走进展厅,“科技范”扑面而来,虚拟数字人、人形机器人、VR技术等令人应接不暇。在运河城市文旅精品展区,“运河奇境——VR大空间沉浸式体验探索展”吸引不少观众前来打卡体验。戴上VR眼镜,进入“运河奇境”,观众会以古代皇帝的视角,在N
2025-08-20 09:54:00 -
北京:推出6条“高校博物馆科学游指南”路线
暑假期间,北京市科协依托“科技馆之城”建设成效,将位于北京的40余所高校博物馆按学科领域整合为6条路线,推出“高校博物馆科学游指南”。市民可以根据自身兴趣,沿着不同路线体验航天工程师、生物学家、考古学家等“未来科学家”成长路径,在科技场馆内度过“科学暑假”。在“航天工程师养成计划”路线中,飞天梦变得
2025-08-15 09:03:00 -
阿曼来蓉邀约:探秘“万象之地” 解锁免签国新玩法
“这不是一片普通的土地,它是地球用五亿年时光雕刻的奇迹。”7月23日,阿曼遗产和旅游部中国区媒体经理朱胜欣女士在成都分享会上,以一句诗意开场,将现场带入阿曼苏丹国的神秘画卷——这个同时拥有海洋地壳、沙漠绿洲与千年文明的中东国家,正以“万象之地”的姿态向中国游客敞开怀抱。五亿年地质史诗 写就“地球博物
2025-07-25 09:20:00 -
“家门口启程”享多式联运 大湾区市民到香港乘机有优惠
7月19至20日,香港国际机场在深圳举办“家门口启程 经港飞更轻松”夏季推广活动,通过现场展览、嘉宾演出等互动环节,全方位向大湾区市民展示香港国际机场便捷的跨境交通服务和暑期出行优惠。活动现场送出总值35000元的机票代金券及超过18000元的跨境船票与车票,累计吸引超过2000人次参与,反响热烈。
2025-07-22 14:13:00 -
向世界讲好湾区故事!首届粤港澳纪录片盛典颁出多项荣誉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赵玉7月19日晚,随着深圳粤剧团一级演员黄伟坤的精彩亮相,以“记录新时代,聚焦大湾区”为主题的首届粤港澳纪录片盛典在深圳广电集团800演播厅拉开帷幕。本次盛典由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广东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办,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纪录片学
2025-07-22 10: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