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明县:做强园区经济 筑牢高质量发展强支撑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03 07:58:00    

嵩明县城

云南博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水溶产品提取车间

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的 汽车实训基地

滇中腹地,发展热潮涌动。在嵩明杨林经济技术开发区,厂房林立、生产线高效运转,创新的活力奔涌不息。作为县域工业经济的主战场,嵩明县正以园区为载体,充分发挥其平台功能、引领效应和集聚优势,为全县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今年1至7月,嵩明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96.82亿元,同比增长8.9%,增速较去年同期提高12.5个百分点;全县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突破174户,培育总量稳居全省县域首位……一组组数字,是嵩明坚定不移推进园区经济建设、务实笃行推动产业升级的最佳注脚。

顶层设计绘蓝图

产业集群加速成型

嵩明县深入贯彻落实云南省、昆明市关于大力推进园区经济的部署,针对3个主要园区分别制定三年行动计划,系统构建园区发展的“四梁八柱”,推动形成布局优化、链式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杨林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核心平台,发展势头尤为强劲。这里聚焦装备制造、绿色食品两大主导产业,全力建设产城融合示范区和现代制造业基地。园区通过“龙头引领+集群培育”的链式发展模式,已在装备制造和数控机床领域汇聚69家规上企业,吸引包括通用昆明机床、南科机床、凯瑞特重工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落地生根。

绿色食品产业同样表现突出。园区依托云南高原特色农业资源,成功引进康师傅、伊利等知名企业,目前共有规上食品企业12户。以云南博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为例,该企业专注于植物提取天然色素,在叶黄素产能方面位居全球第一,水溶性和辣椒红色素产品销量全球第三,产品远销欧美、日韩等市场。

绿色能源板块迅速崛起。天驰新能源、华国科技、国巢光伏等24家光伏产业链企业先后入驻。阿里塘光伏发电项目、昆自共享储能项目已实现并网发电,绿色能源产业链日趋完善,区域能源结构持续优化。

“园区+职教”融合模式亮点频现。嵩明职教新城与杨林经开区实现一体化发展,通过定向培养、共建实训基地、合办产业学院等方式,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目前已建成40个产教融合实习实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基地、8个院士(专家)工作站,并搭建人才供需信息平台,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为实现产学研协同提供坚实基础。

被誉为“云花之源”的云南省花卉示范园区,凭借优越的自然条件吸引了5家科研机构和116户企业市场主体入驻,建成19个研发平台和11个院士(专家)工作站,已成为云南花卉产业发展的重要创新基地。

创新机制优环境

项目建设提速增效

“投资额51.39亿元的沃太能源西南生产基地项目,从对接洽谈到正式签约仅用时21天,真正体现了‘杨林经开速度’。”嵩明县工业“战区”高端装备及机床制造产业链相关负责人介绍。

项目快速落地的背后,是嵩明县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创新服务机制的不懈努力。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挂帅出征,通过建立“三张清单”(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时效清单)和“专班跟进、销号管理”机制,精准破解了园区在土地、规划、基建等方面长期存在的堵点、难点。

针对电网薄弱等瓶颈问题,园区开展电力建设“百日攻坚”行动,重点推进220千伏向荣输变电工程,加速完成110kV大树营变电站剩余线路负荷转移及配网配套工程,提前布局2025年配网储备项目74项、规划投资1.1亿元,实现嵩明产业发展“电力无忧”。

在前端谋划环节,嵩明创新建立招商签约、用地审批、备案核准三张清单动态联动机制,实现签约即建档、审批即跟踪、备案即入库。2024年,全县123个备案审批项目中112个纳入项目储备库培育,入库转化率达到85.7%。

在服务过程中,推行“项目专员+工作专班”双轨机制,为34个重点项目配备“一对一”服务专员,建立“一项目一档案”,累计提供个性化指导超200次。通过“全程代办”线上申报,项目平均入库时间缩短50%。隔天跟进、每周调度的协同机制推动11个滞后项目顺利入库、15个停工项目复工建设。

“轻嵩办”营商环境品牌成效显著:今年上半年,嵩明县签约项目67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6个,协议总投资195亿元,省外实际到位资金30.89亿元,同比增长49.32%,实际利用外资1625万美元。

梯度培育强主体

全面激发企业活力

产业链的韧性,离不开链上企业的活力与竞争力。嵩明县通过全周期梯度培育强化企业梯队建设,充分发挥链主企业的引领作用,不断夯实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微观基础。

当地建立招商、审批、建设、投产、运营的全流程跟踪服务机制,按照投产一批、培育一批、升规一批的思路,实施项目专班“一对一”保障。创新上一次门、办多件事集成服务体系,组建5支企业服务队,推动34项服务事项清单化、责任化管理。今年上半年共接收企业服务需求86项,成功解决78项。

“政策上门”行动显著提升政策触达效能。相关部门主动筛选匹配惠企政策,“一对一”推送解读升规奖励、技改补贴等政策要点,编印发放《惠企政策汇编》,实现制造业企业宣传全覆盖。通过“专人包保”机制,多部门联合开展精准辅导,帮助企业规范财务和统计管理。

“我们挨家挨户走访企业,送政策、解难题、促增效。”杨林经开区经发局工作人员表示。辛勤努力换来企业数量的快速增长:截至今年8月,全县规上工业企业较2023年新增82户,净增60户,贡献产值39.61亿元。预计到2025年底,规上工业企业总户数将突破200户。

创新模式破难题

闲置资源高效盘活

面对部分园区资源闲置、利用率不高的难题,嵩明县创新推出“资产经纪人”模式,有效激活沉睡资源,提升土地和厂房集约利用水平。

通过建立“园中园”闭环管理机制,出台规范管理办法,深入推行“四个一批”处置方式,对区内9个“园中园”实施全覆盖摸底和动态评价,提供从入驻到培育的全周期“产业园管家”服务。依托管委会、经营单位、入驻企业三方协同,实现管理规范化和精细化。

“资产经纪人”为企业提供厂房选址、实地考察、政策对接等全流程服务,精准匹配厂房资源与项目需求。通过“网格化”摸排管理,动态更新闲置资源信息,开通线上闲置资源征集专区,构建一站式服务平台,形成可视化“招商地图”和电子数据库,助力超50%的项目实现“拎包入住”。

2025年上半年,全县累计新增“园中园”企业20户,规上企业总数达29户,厂房利用率提升至84.94%,同比增长8.75%。消化闲置厂房16.59万平方米,资源盘活成效显著。新引进企业48家,协议总投资57亿元,预计新增产值97.6亿元。

通过精准招商与高效推进项目落地,全县新增就业883人,其中超70%为本地居民,实现了就业规模扩大与质量提升的双重目标,形成了产业升级与就业促进良性互动的崭新局面。

时代潮流奔涌向前,发展新篇正在写就。立足新阶段,嵩明县正以园区为主战场、以新型工业化为方向、以培育新质生产力为核心,保持“大抓产业、主攻工业”的战略定力,在改革中突破,于实干中奋进,全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恢宏新篇章。(云南日报 记者张雁群 文/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