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人工智能深度应用!山东港口青岛港:强化国际航运中心“硬支撑”
加快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持续吸引国际航运要素集聚
山东港口青岛港:强化国际航运中心“硬支撑”
满载纸浆的“鼎魏”轮在驶离巴西之前,纸浆工厂就将货物数据信息、船舶资料等同步至山东港口青岛港客户服务平台云港通,完成船舶申报、电子提单签发等流程,堪称“货未至,数先到”。
这张看不见的“数字之网”,折射出在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大背景下,国际航运中心竞争的逻辑发生了变化。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全面应用于山东港口青岛港作业流程。
今年以来,青岛港在保持吞吐量的硬实力基础上,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不断增强航运服务软实力,进一步吸引国际航运要素集聚,提高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为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蓄势赋能。
港口建设叠加硬实力
青岛因海而生、凭港而兴,港口是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核心载体。
国际上对航运中心的评价,主要是基于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该指数包含港口条件、航运服务、综合环境3个一级指标,对全球国际航运中心城市进行综合排名。单论“港口条件”硬指标,青岛港位列全球第二位,在吞吐量、装卸效率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2024年,青岛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217万标准箱,同比增长7.2%,新增航线18条,航线总数超230条,航线总数位居北方港口第一。
对标国际上领先的航运中心,青岛紧紧抓住港口这个最大特色和最强优势,通过港口大项目不断叠加硬实力,为航运要素集聚提供物流基础。
在前湾港区,总投资约172亿元的北岸集装箱升级改造工程已启动,对建成的集装箱、件杂货、多用途泊位进行升级改造,同步推进的还有南岸的自动化码头能力提升项目。
今年以来,青岛港开工建设总投资约770亿元的港口重大基础设施能力提升项目,其中在董家口港区就投入超400亿元建设北三突堤7-8#泊位、琅琊台湾湾底通用码头、琅琊台湾东部集装箱码头等重点工程,预计建成后将新增年通过能力2612万吨、1100万标准箱。项目全部建成后,董家口港区货物吞吐能力将超过7亿吨,相当于再造一个青岛港。
推动人工智能深度应用
青岛要实现国际航运中心排名争先进位,提升航运服务和综合环境软实力是关键。
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不断应用于航运业的背景下,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模式已从传统实体航运中心向数字化航运中心转型,特别是人工智能成为国际航运中心竞争的全新维度。《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明确了13项重点任务,其中包括培育港口人工智能产业生态。
就在5月22日,青岛港自动化码头以桥吊平均单机作业效率62.62自然箱/小时的优异成绩,第十三次刷新全球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装卸效率世界纪录。这个全球自动化码头的“领航者”屡创效率新高,很大程度上源于人工智能大模型与现有系统的融合,更加精准调度资源,优化作业流程,从而挖掘效率提升的新空间。
当前,青岛港加快争创全国首批“人工智能+智慧港口”行业应用基地,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港口生产及相关产业链、供应链中的深度应用。
在港口大模型方面,青岛港打造了全球首个港口服务类大模型——方舟TaaS,聚焦海运进出口贸易流程的关键环节,依托港口物流链海量的数据资源,实现智行问价、智途领航、船东管家、口岸宝典、智能通关、智能跟踪等六大功能,全面覆盖船东、货主、货代等港航口岸用户群体,推动港航口岸服务智能化升级。
在区块链应用方面,青岛港率先将这一前沿技术融入港口服务全链条,通过GSBN区块链发布全国首张件杂货电子提货单,开启纸浆等大宗货物“装货港—目的港”电子单证无缝流转的新篇章。
近期,地中海、达飞等国际航运巨头纷纷在青岛开航线、增运力,看中的正是青岛港的枢纽地位和数智化潜力。
打造绿色能源加注中心
以能源加注为代表的海事服务是国际航运中心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全球航运业面临绿色转型的历史性阶段,绿色能源加注成为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新的必争之地。上海已具备LNG、绿色甲醇加注能力,深圳、舟山也常态化开展LNG加注业务,大连、天津、厦门等地正在加快研究相关政策。
对于青岛而言,绿色能源加注是产业带动力强、附加值高的新业务,也是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重要一环。发展绿色能源的加注能力,青岛港可以吸引更多国际航运公司选择在青岛补给能源,有助于进一步集聚航线资源、提升高端航运服务能级。
当前,青岛港已取得绿色甲醇货种作业资质,具备开展绿色甲醇船用燃料加注条件。此外,青岛港与中远海运集运、马士基、长荣航运等10家船公司签署《绿色能源供应备忘录》,探索绿色能源供应的新模式,促进绿色燃料在航运业的应用。预计今年年底,青岛港将具备甲醇、LNG“船对船”加注能力,实现甲醇、LNG加注常态化作业。
除了绿色能源加注,青岛港还在氢能应用、光伏发电、船舶岸电等领域发力,推动港口加快实现“碳中和”。目前,青岛港正在探索试点海水淡化、海水源热泵、海水制氢及波浪能应用,引进钙钛矿光伏、液流电池储能新技术,创建光伏、储能规模化集群项目,打造全国首个氢能零碳查验区,推动氢电拖轮全面投用,扩大氢能车辆应用规模,持续提升港口绿色影响力。(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周晓峰)
相关文章
-
“创客北京2025”门头沟赛区复赛收官
新京报讯(记者周怀宗)日前,“创客北京2025”创新创业大赛门头沟赛区复赛在中关村(京西)人工智能科技园·智能文创园举办。75个人工智能、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的优质项目同台展示、激烈角逐。据悉,大赛自启动以来,共有161个项目报名参赛,数量创历届新高,项目方向也与门头沟区“三大产业
2025-07-28 10:23:00 -
凌晨女子欲跳湖,青岛辅警送上“公主抱”救其上岸……
“你们不要管我……”7月23日0时30分,青岛胶州如意湖红桥桥下,一名女子情绪激动,欲跳湖轻生。胶州市公安局上合示范区派出所值班组接到群众报警后,迅速赶到了事发现场。“当时那名女同志还在往湖里走,水已经漫到胸部了,水底全是淤泥,人在里面走本来就很困难,再加上当时风很大,情况还是很危险的。”民警描述着
2025-07-23 18:18:00 -
千里飞鸿点赞阜阳“特事特办”
“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设身处地为民解忧,太感谢你们了!”7月17日,一封来自日本东京的感谢信,跨越山海送到了阜阳市民中心公安窗口,字里行间满是异乡游子的真挚谢意。 写信人是原籍阜阳、现居东京的王先生。不久前,他在日本办理驾驶证换领时遇阻。按照规定,中国公民换领当地驾驶证,需由中国公安部门出
2025-07-22 10:12:00 -
一年节省成本2300余万元!青岛地铁数字档案室建设试点通过国家验收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讯 数字档案室建设是推动档案事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近日,青岛地铁企业集团数字档案室建设试点工作顺利通过国家档案局验收,成为山东省首家通过国家级验收的企业集团数字档案室。此次验收标志着青岛地铁档案数字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据了解,青岛地铁此项试点工作开展三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效,仅一年便
2025-07-15 07:46:00 -
量子、AI跨界“牵手”,赋能医疗健康
【来源:合肥在线】7月6日,记者从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获悉,本源量子正依托“本源悟空”自主量子算力优势,与多家单位深化合作,推进量子人工智能应用探索,加速技术成果从“实验室验证”向“产业落地”转化。量子计算与人工智能的融合,被视为下一代计算革命的重要方向。人工智能在处理高维数据、复杂优化问题时
2025-07-06 21:38:00 -
“AI+”将为广东玩具产业拓展超千亿元产值
近日,人工智能赋能玩具产业发展交流对接会(推进现代轻工纺织产业集群发展系列活动)在东莞举行。记者在会上获悉,广东玩具制造业已形成全产业链快速响应模式,品牌拥有量、IP授权量、专利授权量均为全国第一。玩具是人工智能技术落地的重要载体之一。在广东,东莞潮玩、澄海玩具等知名产业集群正在加快拥抱人工智能。省
2025-07-05 08: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