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亚之泪”带来绿色希望——中国科学家助力破解咸海生态危机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塔什干6月14日电 5月底,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王平辗转抵达乌兹别克斯坦西部城市努库斯,参与同乌兹别克斯坦咸海国际创新中心的科研合作。他已经数不清这是自己第几次奔赴这个位于咸海附近的城市。这次,王平和同事们带来了两样“宝贝”:盐生植物种子和光伏技术。
咸海处于亚欧大陆腹地,地跨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两国,曾是世界第四大湖泊。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人类活动用水激增和气候变化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咸海快速萎缩,面积已缩小90%以上。水岸线严重后退,土壤盐碱度升高,干涸的湖床上形成了面积5万多平方公里的荒漠,咸海成为令人痛惜的“中亚之泪”。

这是2021年9月29日在乌兹别克斯坦境内拍摄的干涸的咸海湖床。新华社发(扎法尔摄)
咸海生态危机不仅造成水资源短缺,裸露的湖底还形成巨大的露天岩层,成为沙尘暴、盐尘暴来源,波及范围极广。荒漠化、盐渍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叠加,给周边中亚国家生态和经济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2010年4月,时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视察咸海后说,咸海干涸是“地球上最严重的生态灾难之一”。
多年来,通过联合科学考察、盐碱地治理、建设节水棉田示范区等多种形式,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的科学家一直合力探索咸海生态危机的解决之道。
“缺水、土壤盐渍化、缺乏现代农业技术和配套体系,都是制约中亚经济社会发展的紧迫难题。”王平说。此次重返努库斯,他和同事带来一批适合在盐碱地生长的植物种子,包括盐角草、盐穗木、梭梭、灰绿碱蓬等十余种,希望在当地实验室培育成功后,广泛种植到咸海周边,为盐碱地治理、改善生物多样性、减少盐尘暴带来新希望。

6月3日,位于乌兹别克斯坦穆伊纳克镇的咸海国际创新中心试验示范园区内,当地农户在与中国科学院新疆生地所合作共建的“光伏+生态”盐生植物园里劳作。(受访者供图)
王平还告诉记者,几个月前,新疆生地所已经把大约1.5吨盐生植物种子运到塔什干,用于两国专家正筹备共建的盐生植物园。“这些种子不仅将直接用于盐碱地改良、生态恢复,还将为当地植物多样性储备、研究和开发打下基础。”
“今天阴天,适合田间工作,争取完成这片盐生植物试验示范田的滴灌。”在另一座咸海边小镇穆伊纳克,王平和同事蹲在田间安装节水的滴灌系统,并指导当地合作团队架设和使用光伏板,以便利用光伏发电为盐生植物灌溉系统提供电力。

这是6月3日在位于乌兹别克斯坦穆伊纳克镇的咸海国际创新中心试验示范园区内拍摄的光伏自动反冲洗灌溉水过滤系统。(受访者供图)
最近两年来,中国科研人员一直在咸海周边推进“光伏技术在咸海生态环境治理中的集成、试验与示范项目”。在努库斯,新疆生地所和咸海国际创新中心去年开展“光伏+棉花水肥一体化”种植试验示范项目,通过棉花覆膜滴灌技术、光伏发电和智能水肥一体机,实现棉田智能滴灌和施肥,使得棉花产量提高了两倍以上,同时成本和用水量显著下降。
中国专家的实干精神、中国技术带来的发展前景,让许多当地农民和农业专家赞叹不已。当地议会官员特意致信感谢新疆生地所,并表示希望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由乌方出资扩大试验示范区的面积。

这是新疆生地所和咸海国际创新中心在努库斯合作的“光伏+棉花水肥一体化”种植试验示范田。(新疆生地所供图)
“咸海生态危机是中亚地区面临的共同挑战,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独自应对。”乌兹别克斯坦政治观察家沙罗菲丁·图拉加诺夫说,乌中两国在咸海生态治理方面的合作已见实效,中国贡献令人钦佩。“这不仅关乎咸海生态治理,也是改善民生、增强信任的务实体现。通过共同推进绿色创新发展,我们不仅是在努力恢复咸海地区的生态,更是在为整个中亚地区打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美好未来。”
策划:倪四义 韩墨
记者:张代蕾 李奥
统筹:孙浩 张远 王雅晨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相关文章
-
特朗普向哈马斯发出“最后警告”
当地时间9月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其社交媒体平台“真实社交”上发文表示,以色列方面已接受了他提出的停火条件,他呼吁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也立即接受,以结束冲突并释放所有被扣押人员。特朗普强调说,已警告过哈马斯不接受协议的后果,并称“这是最后一次警告,不会再有下一次了”。他还写道:“所有人都
2025-09-08 06:57:00 -
阿拉山口铁路口岸今年通行中欧(中亚)班列超5000列
人民网北京9月4日电 (记者乔雪峰)近日,一列满载汽车配件、电子产品、日用百货的中欧班列从新疆阿拉山口站驶出,奔赴波兰马拉舍维奇。截至目前,阿拉山口铁路口岸今年通行中欧(中亚)班列已突破 5000 列,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持续注入新动能。今年以来,新疆铁路部门持续强化中欧班列西通道运输能力。数
2025-09-04 11:04:00 -
西宁举办首届“生态绿谷”全民健身国际徒步大赛
本报西宁讯 (记者 李延平) 8月30日,由青海省体育赛事管理中心指导,西宁市体育局、城东区人民政府主办的西宁首届“生态绿谷”全民健身国际徒步大赛启幕。本次活动以“向东行·避暑康养·生态绿芯·乐享徒步”为主题,依托城东区作为高原门户的区位优势与生态廊道资源,精心规划“塔尔山林场—塔尔山自然体验公园自
2025-08-31 03:14:00 -
海上新山东丨开放海域打造渔光互补新模式
齐鲁网·闪电新闻8月30日讯 位于青岛鳌山湾海域的中电建青岛即墨海上光伏项目,是国内首个渔业融合发展海上桩基固定式光伏项目。从战略定位到技术攻坚,展现着山东在海洋新能源领域的先锋探索,凝聚着建设者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从桩基精准扎根海底,到光伏平台在海面延展,从陆上模块化生产到海上智能化运维,中电建青岛
2025-08-30 21:21:00 -
8名中国游客瑞典误食毒蘑菇 当地医院连夜拉警报
瑞典北部城市基律纳近日发生一起严重的食物中毒事件。八名来自中国的游客在当地森林采摘并食用了野生蘑菇,不久后出现剧烈呕吐、腹痛等症状,被紧急送往医院。由于人数较多,当地医疗系统不得不启动危机应对模式,事件引发瑞典媒体广泛关注。基律纳是一座位于北极圈内的小城,以极光、冰酒店和矿山闻名,每年吸引大量外国游
2025-08-30 12:36:00 -
数智化时代的公益传播:变革与困境
当前,公益传播正经历从“传统动员”向“数智协同”的范式转型。这场由技术驱动的变革,亟待探索的核心命题是:数智化背景下,如何在提升公益传播效能的同时,构建兼顾技术创新与伦理约束的生态规则?数智化传播的三重变革一是从工具应用到生态重塑。在政策推动与技术迭代的双重驱动下,公益传播的数智化转型已从单点工具应
2025-08-26 03: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