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河北 奋进路·发展图景|河北梆子 处处有“戏”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5 09:51:00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王璇 陈学涛 廉明坤 张霄宇 许晓星

在河北石家庄,成立于1959年的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是无数戏迷心中的一方圣地。每到周五的晚上,剧场的梆子、锣鼓、板胡一响,一众戏曲名家闪亮登场,观众连连叫好喝彩,共享戏曲艺术的饕餮盛宴。近年来,为广泛传播传统戏曲文化,让更多人爱上河北梆子,河北梆子演职人员在戏里戏外都下足了功夫。

戏曲文化展上墙 观众看戏还能学门道

走进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别看院内场地不大,南北两侧的戏曲主题文化墙格外惹眼:南墙上,河北梆子的“剧目集锦”“曲牌名”“四功五法”“人物行当”等知识点配合戏曲脸谱一一展示;北墙上,则以经典剧照的形式,展示了“抛袖”“探海”“吊毛”“倒扎虎”等戏曲技术动作。

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戏曲主题文化墙。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王璇 摄

“这是我们剧院近期做的一些主题设计,希望让看戏的朋友们在进院子的同时,就已经进入我们戏曲文化的氛围。”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一级演员、第3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孙娜自豪地向记者介绍着,“比如这个‘探海’,是我们旦角表演中的一个动作,是从小练的童子功。你看这名字是不是很形象?好像俯身面对着一汪大海……”

小剧场拉近距离 探索突破常演常新

记者跟随孙娜循着锣鼓声走进河北梆子剧场,舞台上,一群演员及乐队演奏员正在热火朝天地排练传统戏《南北和》。孙娜介绍,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在周五晚间坚持常态化演出,包括传统大戏、现代戏、经典折子戏等,逢年过节还会举行河北梆子演唱会、新年戏曲音乐会等演出。

在河北梆子剧场,观众席离舞台很近,台上演员的一举一动,神情变化都能看得清楚。“我们演员在台上也能感受到观众的情绪,台上台下两种气场的互动,让我们的演出效果更加精彩。”孙娜说。

河北梆子小剧场《玲珑窗》演出剧照。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王璇 摄

为了拉近与观众的距离,让传统戏曲更吸引年轻观众,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坚持探索戏曲的创新表达:今年创排的小剧场《玲珑窗》把舞台延伸到观众席,“沉浸式”演出的穿越剧,令人耳目一新;小戏曲《血战瓦桥》把一部大戏《瓦桥关》提炼精华,浓缩成35分钟,节奏紧凑,看起来更过瘾。

惠民演出遍地开花 戏迷演员双向奔赴

除了剧场,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还把乡村、社区、公园、景区等都变成了演出地,把戏曲艺术送到群众身边。今年5月,当孙娜荣获第3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从上海载誉而归后,剧院以孙娜领衔,组织众多名家和优秀青年演员在石家庄市长安公园举办了“答谢戏迷 唱响经典——河北梆子惠民演唱会”,在这个河北戏迷最集中的活动地,向广大戏迷观众表达真挚的谢意。

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在邯郸武安市京娘湖开展惠民演出现场。

今年6月28日至7月2日,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在邯郸武安市京娘湖开展“省属文艺单位2025年系列惠民演出项目基层惠民巡演”。演出期间,河北梆子《宝莲灯》《钟馗》等经典剧目轮番上演。即使遇上雨天,现场仍被观众围得水泄不通,他们撑着伞,沉浸在演员的精彩演绎中,掌声、叫好声不绝于耳。演员们则发扬“戏比天大”的敬业精神,以饱满的热情在雨中坚持演出,妆容服饰被雨水打湿仍全情投入,用扎实的功底为观众奉献精彩表演。

“事后有戏迷深受感动,专门给我们写了一封感谢信,表扬我们演员的努力付出。这是戏迷和演员之间的双向奔赴,让我们感到莫大的欣慰和鼓舞。”孙娜动情地说。

线下“圈粉”线上追戏 新媒体互动传播戏曲魅力

每次外出演出,总会有新的观众被河北梆子艺术的魅力“圈粉”。孙娜介绍,即使在繁华的上海,也有南方观众被河北梆子高亢激越的唱腔、飞旋挥洒的水袖深深震撼,表示有机会一定要来河北看河北梆子。孙娜上海“夺梅”后,她演出的精彩片段在新媒体社交平台广泛传播,更多的网友通过新媒体认识了孙娜和河北梆子。

为了把“流量”转化为“留量”,早在几年前,孙娜、丁云飞、张警月等几位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优秀青年演员就开通了自己的新媒体账号。他们工作之余在自己的抖音、快手等社交账号上分享演出、练功的日常,与年轻网友互动交流,传播戏曲之美。

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二级舞台技术道具师王振海在剧院自制短视频中讲解戏曲道具制作知识。视频截图

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编导艺术室常年制作各类介绍戏曲文化知识的短视频,在剧院公众号上开设专栏推出,不仅为戏曲艺术传承留下宝贵资料,也成为公众了解戏曲、学习戏曲的窗口。

无论是乡村还是景区,不管是手机里还是舞台上,河北梆子的艺术魅力正在一点点浸润着人们的心田,在河北这片“北方戏窝子”的热土上,处处都有戏,处处都精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