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释放内需潜力
来源:经济日报
中央政治局日前召开会议强调,要有效释放内需潜力。近日召开的国务院第九次全体会议提出,持续激发消费潜力,加力扩大有效投资,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不断释放超大规模市场红利。
今年以来,面对外部环境变化,我国把发展的立足点更多放在扩大内需、做强国内大循环上,一系列政策举措有效激发了内需潜力。专家认为,下半年扩内需等政策效果将继续显现,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供支撑。
更加注重补上消费短板
今年上半年,内需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8.8%,其中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为52%,继续发挥增长主动力作用。
加力扩围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有效激发了消费活力。今年第三批69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已下达完毕。在以旧换新政策带动下,7月份,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家具类和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8.7%、13.8%、20.6%、14.9%,均明显快于商品零售额增速。
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在扩大商品消费的同时,培育服务消费新的增长点”“在保障改善民生中扩大消费需求”。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这预示着促消费的重点将会转向服务消费以及改善民生方面,近期出台的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育儿补贴、免除幼儿园学前一年保育教育费即与此有关。
“释放消费潜力,重点是聚焦农村消费、服务消费和新型消费。比如,在旅游、体育、文化、娱乐等领域,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有很大的挖掘潜力。”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产业经济研究室研究员魏琪嘉说。
近年来,我国服务消费保持较快增长,2024年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占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达46.1%,对居民消费支出增长贡献率达63%。商务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负责人王波表示,很多家庭在家政、健身、旅游、美容等方面的支出已经超过了商品消费的支出,我国服务消费有较大的增长潜力。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高级研究员庞溟认为,各地可通过打造沉浸式消费场景、发放定向消费券等方式激活消费需求,通过推进增收减负、强化劳动保障等手段改善消费预期,通过扩大养老托育、文旅体育、家政服务等服务消费以及大力发展数字消费、首发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积极培育消费新增长点。未来几个月,餐饮收入增速的稳步回升、生育补贴政策对消费的拉动作用、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财政贴息政策的落地,有望成为接续推动消费回升的动能。
加力扩大有效投资
来自国家发展改革委的信息显示,今年“两重”建设项目清单8000亿元已全部下达完毕,中央预算内投资7350亿元已基本下达完毕。
“两重”建设持续推进,带动重点领域基础设施投资实现较快增长。前7个月,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12.6%,信息传输业投资增长8.3%。温彬认为,近期雅下水电工程等集中开工,“两重”建设有望带动下半年基建增速反弹。
“在创新驱动发展引领下和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带动下,投资结构持续优化,继续为经济转型升级创造有利条件。”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说。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支撑制造业投资较快增长。前7个月,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6.2%,明显快于全部投资增速。大规模设备更新对投资拉动作用明显。前7个月,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5.2%,拉动全部投资增长2.2个百分点。
魏琪嘉认为,释放投资潜力,关键是优化投资结构,适应需求变化更多投资于人、服务于民生。一方面,我国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升级等方面还有巨大提升空间。另一方面,教育、医疗、养老、托育、品质居住等方面的需求很大,投资潜力巨大。扩大有效投资,要发挥重大工程的引领带动作用,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发展,释放相关领域投资潜力;主动适应居民消费需求变化,围绕优质教育、品质居住、养老托育等需求拓展投资空间;落实落细已出台的一系列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举措,积极促进民间投资。
庞溟建议,在继续提高投资效益方面,将保障改善民生与扩大消费需求、扩大有效益的投资结合起来,加速向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民生项目倾斜,推动居民增收减负,保质保量推动“两重”建设,加快设立投放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稳步修复投资信心与投资增速。
向深化改革要动力
当前,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但内需不足仍是经济运行的突出矛盾。庞溟表示,近几个月的消费、工业生产、投资、物价等指标反映出经济仍受内需不足制约。预计各项政策将围绕“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持续发力,进一步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能,有效释放内需潜力。
“有效释放内需潜力,‘有效’两个字意味着扩大内需不是盲目、粗放式的,而是具有精准性、高效性和可持续性。”魏琪嘉认为,这其中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通过精准的政策措施和有效的资源配置,实现释放内需潜力的目的;二是聚焦有效益的投资项目和有需求的消费领域,注重质量和效益的提升,实现内需最大化释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展环境越是严峻复杂,越要向深化改革要动力。庞溟建议,依托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抓好城乡融合、区域联动,着力解决供需结构错配和资源要素配置效率不高等问题,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努力使各种资源要素实现有机衔接、有序流动、高效组合、畅通循环。
国家发展改革委体制改革综合司司长王任飞表示,下一步,将紧扣扩内需稳经济深化改革。一方面,深挖潜力提振消费,完善促进消费政策体系,推动促进服务消费、首发经济、数字消费等举措出台实施,释放消费潜能。另一方面,着力扩大有效投资,健全政府投资有效带动社会投资体制机制,放大投资乘数效应。研究促进民间投资发展的政策举措,总结核电领域引入民间资本经验,加大交通、能源、水利等领域向民间资本推介力度,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经济日报记者 熊 丽)
相关文章
-
加快释放内需潜力
来源:经济日报中央政治局日前召开会议强调,要有效释放内需潜力。近日召开的国务院第九次全体会议提出,持续激发消费潜力,加力扩大有效投资,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不断释放超大规模市场红利。今年以来,面对外部环境变化,我国把发展的立足点更多放在扩大内需、做强国内大循环上,一系列政策举措有效激发了内需潜
2025-08-20 10:24:00 -
量质齐升稳住就业大盘
就业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695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58%;6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0%,与去年同期持平。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彰显了中国经济的韧性与活力。当前,内需扩大动能尚需增强,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青年、农民工等重点群体以及部分行业就业压力有所增
2025-08-15 07:24:00 -
从亢奋激进到理性布局 杠杆资金踊跃入市 沪指创近4年新高
每经记者:王砚丹 每经编辑:叶,峰8月以来,投资者参与A股融资融券(以下或简称两融)交易的热情持续高涨。《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继8月5日A股两融余额时隔10年重返2万亿元大关后,有关两融的数据继续被刷新,成为推动沪指突破2024年10月3674.40点高点,创近4年新高的重要力量。视觉中国图东
2025-08-13 20:12:00 -
襄阳千亿元交通投资助力腾飞 昔日荔枝驿站今成全国物流枢纽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褚楠 通讯员 黄吉东8月7日,襄阳市宜城小河港一派繁忙,货船有序候港,塔吊高效作业。作为襄阳规划的汉江流域最大综合港口,小河港凭借优越区位与低成本水运优势,吸引周边货物汇聚。自投用以来,小河港已运营40类货种、开通42条航线,累计吞吐量突破200万吨。襄阳自古便是交通要冲,热播剧《
2025-08-13 09:35:00 -
连续涨停后,这家公司被立案调查!
际华集团8日晚间公告,公司于2025年8月8日收到中国证监会下发的《立案告知书》,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中国证监会决定对公司立案。际华集团称,目前公司各项经营活动和业务均正常开展,在立案调查期间,公司将积极配合中国证监会的相关
2025-08-10 08:48:00 -
继续补贴!资金已下达
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今年第三批69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 2025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两新”政策的决策部署,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加强上下联动,迅速构建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体系,有序下达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实施过程中持续完善工作机制,推动消费品以旧
2025-07-28 07: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