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城:农家小院变身“增收园”
盛夏的方城县博望镇,村道两旁绿意盎然,农家小院花草繁盛,一幅新时代和美乡村的画卷在眼前铺展。
“过去房前屋后堆满柴火农具,村道杂乱无章,”王张桥村村民丁玉娟感叹,“如今水泥路通到家门口,庭院改造后满眼绿色,心里美滋滋的。”村民赵四也深有体会:“以前脏乱差,懒得收拾;现在院里种了桂花、月季,墙边葡萄藤爬上架子,绿莹莹的果实挂满枝头。”
博望镇近年以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将庭院经济融入美丽乡村建设蓝图。在支部引领、党员示范下,群众积极参与“微改造”,合理规划房前屋后空间,以花草果蔬点缀家园,昔日杂乱无章的院落蜕变为错落有致的风景。
走进沙山村,整齐的农家院墙边花木扶疏,果蔬生机勃勃,宛如产业大观园。村民赵二婶指着翻整一新的土地说:“过去院里荒地堆满杂物。如今村里鼓励发展庭院经济,这沙土地肥沃得很,明年就种上黄金梨和蔬菜,既能美化院子,还能增收!”村支书陈连平介绍,沙山村引导农民算清“土地账”,变荒宅为宝地——30%以上的农户在方寸庭院里做起文章,户均增收约3000元,最高年收入突破2万元。
皮庄村的“盆景式产业带”更具匠心。三年人居环境整治后,村里统一规划,清理场地、铺设管道、垒筑花池,昔日无人问津的角落被精心打造成家家门前的小果园、小菜园。“这些空地既影响村容,又浪费资源,”村支书刘荣军说,“如今统一规划建设,家家门前都成了聚宝盆。” 一户庭院即是一处风景,万家灯火便串起和美乡村。博望镇正致力于激活闲置院落,将“静资源”转化为“动资产”,让“荒废地”蝶变为“致富田”。“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个农家小院都成为‘春来花满院,秋至果盈枝’的富美庭院,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镇相关负责人如是展望。当一方庭院承载起万千期许,美丽乡村的画卷便有了更温暖实在的底色。
通讯员 李善喜 李征
编辑:辛灵飒 初审:杨东梅 终审:王笑荷
相关文章
-
方城:农家小院变身“增收园”
盛夏的方城县博望镇,村道两旁绿意盎然,农家小院花草繁盛,一幅新时代和美乡村的画卷在眼前铺展。“过去房前屋后堆满柴火农具,村道杂乱无章,”王张桥村村民丁玉娟感叹,“如今水泥路通到家门口,庭院改造后满眼绿色,心里美滋滋的。”村民赵四也深有体会:“以前脏乱差,懒得收拾;现在院里种了桂花、月季,墙边葡萄藤爬
2025-07-23 09:23:00 -
百名乡村教师集结!贵州这场艺术培训让“”大山音乐课”更动听
为进一步提升乡村教师的音乐舞蹈专业素养,为乡村学校的学生们带去更优质的艺术教育,7月21日,2025年“大山里的音乐课堂”暨“青联希望小屋”贵州省乡村老师艺术培训在贵州省食品工程职业学院开班,来自全省35个区(县)122名乡村教师将进行为期4天的集中学习。2025年“大山里的音乐课堂”暨“青联希望小
2025-07-23 00:06:00 -
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屏南这场活动干货满满→
7月19日,“数字化时代乡村建设新图景”交流活动在屏南县举办。来自各地的专家学者、在地社区共建者及数字游民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的创新路径。自2001年全国大学生支农实践起,当代乡村建设已持续开展25年。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催生了“数字游民”这一新兴群体,其流动性特质
2025-07-19 20:24:00 -
“学习强国”福山融媒号:构建基层宣传新格局
水母网7月17日讯(通讯员 高婷婷)作为福山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关于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重要部署的实践阵地,“学习强国”福山融媒号自6月30日正式上线以来,以“讲好福山故事、传播福山声音”为宗旨,通过开设特色栏目、聚合优质资源、创新传播形式,构建起“主流舆论阵地、综合服务平台、社区信息枢纽”三位一
2025-07-17 15:31:00 -
高能对决!大埔县湖寮镇第四届“村BA”火热开赛
7月15日晚,2025年大埔县湖寮镇第四届“峡能杯”和美乡村男子篮球比赛(村BA)在大埔县田家炳体育中心灯光篮球场正式拉开帷幕。活动现场热闹非凡,赛前的锣鼓表演气势恢宏,山歌演唱饱含浓郁乡土气息,朗诵《乡村振兴,让你我更美好》则道出了乡村发展的蓬勃生机,各类特色表演引得群众纷纷驻足观看。开幕式上,1
2025-07-16 13:05:00 -
符浩勇《太平年关》:人性与时代的镜像
符浩勇的短篇小说集《太平年关》摆脱了以往乡土文学野气横生、田园诗意的叙事方式,不再专注于美好温柔的乡村生活写照,而是着眼于现代洪流冲击,挖掘和探索乡村与城市各自怀揣心事的秘密世界,这并非沉湎于缥缈的理想,而是将真正的自我和情感如实讲述。阅读该书,我仿佛进入一个尘埃升腾、泥浆涌动的人间,亲眼见证一场场
2025-07-16 10:5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