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科林斯运河,计划赶不上变化的典型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7-21 09:46:18    

科林斯运河,位于希腊伯罗奔尼撒半岛与希腊半岛的连接部科林斯地峡。科林斯地峡非常狭窄,最窄处仅有6公里多点,通过科林斯地峡连接亚德里亚海和爱琴海,要缩短航程仍300公里左右。早在古希腊罗马时期,就有人设想在此修建运河,但受到当时工程技术的限制未能实现。直到十九世纪末,随着人类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在此开凿运河才成为可能。

1881年,一家法国公司开始在此开凿运河,结果错误估算投资,最终以破产告终。后来希腊政府接手运河开凿,才终于于1893年修建完工,运河得以投用。科林斯运河开凿如此艰难,与其地质状况有关。科林斯地峡虽不宽,仅有6公里多。但科林斯地峡是台地地形,海拔90多米,运河的挖掘量很大。而且科林斯地峡是岩质基底,运河实质上是在岩石中开凿,这进一步增加了运河的开凿难度。

历经十多年,运河终于开凿成功(实际开凿时间没有这么长,中间运河公司破产曾经停工)。但科林斯运河是计划跟不上变化的典型,可谓一完工就落后。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中期,是船舶建造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船舶吨位提升十分迅速,可谓是日新月异。而科林斯运河是按照其当时的船舶吨位设计的,主要是供万吨级以下船舶通行,根本没考虑到海运船舶吨位迅速上升的可能性。结果就悲剧了,运河建成以后,希腊人发现,此时主要的海运船舶迅速上升到万吨级以上,科林斯运河根本就通过不了!

科林斯运河长6.3千米,水面宽度24米,底宽约21米,水深约8米。另外水面之上,还有90米高的陡崖,科林斯运河的宽深变的十分尴尬。一般万吨级船舶的宽度就有二十多米,吃水深度平均在9米左右,科林斯运河除了少数特制船型,绝大多数万吨级船舶都无法通过,至于更大吨位的船舶,则是想都不用想。事实上在科林斯运河,吨位稍为大一点,比如八九千吨级的船舶,都只能用拖船拉拽,而不能自主航行,以免撞船或搁浅。

而进入二十世纪以后,海轮吨位越来越大,50年代以后已经很少有万吨级以下的海轮。其结果就导致,科林斯运河在海上货物运输中,几乎无所作为。绝大多数的海运货船,还是选择绕过伯罗奔尼撒半岛来往于亚德里亚海和爱琴海、黑海之间。科林斯运河对于海洋货运的作用,实际上形同虚设等同于无。而且运河两岸的石壁在风化作用下,时常发生滑坡,对通行其间的船舶来说,也是一种潜在的威胁。

不过要说科林斯运河完全是一个失败项目,实际上也不太对。科林斯运河对于海上货运没什么作用,但对于中小型客轮和游轮通行还是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在科林斯运河每天要通行上百艘船舶,年通行船只数量30000多艘,还是比较繁忙的。另外科林斯运河特别的地堑式造型,也使其成为一个知名的景点,每年为希腊带来大量游客。虽然有点不务正业,但对于以旅游立国的希腊来说,也算是歪打正着了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