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二曲线行驶技巧最简单的(不压线不丢分新手必看)
科目二曲线行驶最简单的方法,不压线不丢分,新手必看!
曲线行驶在生活中的山路等复杂地形经常会用到,熟练掌握操作技巧不仅仅是为了应对考试
场地设置:
曲线行驶的场地设置都是有固定标准的,基本上是宽3.5米,弯道的半径约为7.5米,有两个连续的弯道。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操作技巧:
1、车子进入曲线前先摆正车身准备进入曲线路,尽量靠近右侧边线,因为第一个转弯是向左的。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2、当车头左角与右边边线重合时,向左打一圈方向,再缓慢行驶。
3、车头左角超过边线,稍微向左调整方向,看左后视镜,从镜子中可以看到车身与左边线之间的距离,通过小幅度修正方向,使之保持在30cm左右就行了。
4、车头左角与左边边线重合,回正方向,这时候看车头右前角的小镜子,看到车身与右边线保持30cm左右就行了。
5、车头右角与左边边线重合,向右打一圈方向,缓慢行驶。
6、当右角超过边线,稍向右调整方向90度,继续行驶,回正方向,驶出考试区域。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注意事项:
1、控制车速
在进入曲线行驶项目前,要放慢车速,提前感知车速,在进入弯道后才不至手忙脚乱。压离合时尽量放慢速度,增加反应时间,这样即便方向稍有偏颇,也有修正的余地,不至于压线。
2、谨记原则
科目二曲线行驶最简单的方法,不压线不丢分,新手必看!_学车动态-驾驶员考试
曲线行驶一般有左、右后视镜法及车盖三分之一处等方法,每个教练所教的方法不一定相同,但主要按照 “左转靠右、右转靠左、速度要慢、方向要快”原则开。
值得注意的是,不管哪种方法,教练都是依据学员自身情况来教,学员练习时一定要听从教练的指导,灵活练车。
科目二曲线行驶最简单的方法,不压线不丢分,新手必看!_学车动态-驾驶员考试
3、懂得观察
过s弯时,要随时观察左侧或者右侧的线。一般来说,会压线的都是后轮,这就需要学员在驾驶时多观察后视镜,配合打方向盘的速度,有点学员只看前面的点,死命打方向盘,左右后轮都不看,导致压线也不知道。学员应该观察车上点位与车身压线情况,根据自身情况调整点位进行微调,才能防止再犯。
相关文章
-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七次会晤发表里约热内卢宣言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当地时间7月6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七次会晤发表里约热内卢宣言,主题为“加强全球南方合作,推动更加包容和可持续的全球治理”。宣言表示,金砖国家重申对金砖精神的承诺,在历年峰会成果基础上,将在扩大后的金砖机制下进一步加强合作,重点围绕政治与安全、经济与金融、文化与人文三大支柱展开。
2025-07-08 00:25:00 -
已有上海人被骗!千挑万选还是逃不过?警惕这类"正规军"↗
一直以来搜索平台的"竞价"排名让人头疼尤其是不少"李鬼"打着正规公司的旗号"挂羊头卖狗肉"更让人防不胜防百度搜索“千挑万选”市民搬家再遇“李鬼”市民王女士说,她在"百度"搜索平台,寻找"公兴"搬场,发现有多个搜索结果。为了排除李鬼网站,她还特地找了排名靠前、有车辆照片、品牌标识、介绍等,看上去挺正规
2025-07-08 00:10:00 -
睡觉时有这4种表现,别以为只是累了!可能是疾病的信号
良好的睡眠对于身心健康至关重要一些看似平常的睡眠表现往往不被重视但它们可能是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磨牙、做噩梦断断续续打鼾、盗汗睡觉时出现这4种表现要提高警惕了呼噜打着打着断掉了气流通过狭窄的上气道时,软组织震动产生鼾声。肥胖、咽喉部肌肉松弛等因素导致上气道变窄,是打鼾的主因。只要是打呼噜,就属于病理状
2025-07-07 21:53:00 -
海尔消金“风控+科技”驱动 加速推进高质量发展
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海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尔消金”)以“风控+科技”为核心战略,深度融合自主研发能力与场景化数据优势,在金融领域开辟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创新发展道路,打造出差异化竞争力。海尔消金的智能风控体系构建了三层智能决策架构,凭借云计算强大的计算能力,搭配自研实时数据处理平台实现数据毫
2025-07-07 17:14:00 -
两年前地球为何每90秒重复一次地震信号且持续9天?牛津大学释疑
IT之家 7 月 7 日消息,2023 年 9 月 16 日,全球的科学家们注意到一个异常现象:地震仪上的信号持续不断,每 90 秒就重复一次,全球范围内的传感器都能检测到。这种信号持续了 9 天,然后一个月后又出现,并持续了一周。这一信号的频率为 10.88 毫赫兹,但其来源一直没有明确解释。据外
2025-07-07 16:17:00 -
寿光人今晚早回家,没事别出门!
热到扭曲热到重影山东各地高温天气超长待机中好消息是:要下雨了坏消息是:还要继续热这是蒸得不够熟所以加点水,继续蒸么中央气象台7月7日6时继续发布暴雨蓝色预警:预计,7月7日8时至8日8时,浙江东部、内蒙古中部、山西中北部、河北西北部和西南部、山东北部、河南西北部、陕西西南部、四川东部、云南西南部、台
2025-07-07 16: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