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均存款多少(中国人均存款“出炉”,存款超30万的家庭有多少?)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7-11 16:00:23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意识到储蓄的重要性。

刚过年关,国家统计局就公布了最新的统计数字。

据最新的数据显示,我国居民存款总额呈现上升趋势,这反映了整体储蓄意识的增强。

据悉,我国家庭的平均存款额约为30万元,这是一个整体平均水平。

那存款超30万的家庭有多少?家庭存款不足平均水准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存款超30万家庭有多少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显示,存款数额超过三十万的家庭仅占10%,属于极少数家庭。

这也就意味着,十个家庭中才有一个存款达平均水平。

其实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仍然存在着贫富差距,财富仍集中在少数人手中。

尽管家庭平均存款已达到30万元,但仍有大量人民的收入仍然在温饱线附近徘徊,有些人甚至仍未能摆脱贫困。

在谈到贫富差距时,不得不提及著名的“208”事件,主角是某爽,一个看上去很纯真的女孩。

当她的代孕和逃税事件曝光后,她的片酬也随之曝光。

据计算,某爽在某部影视剧中的片酬竟高达单日208万元。

这个数字是何等惊人!对于许多家庭来说,这可能是一辈子都难以达到的收入。

这不仅引发了人们对贫富差距的深刻讨论,一些人在酒吧一晚的消费就能达到30万元。

他们出门开豪车,只住总统套房,购物从不顾及价格。

然而,另一方面,一些家庭的子女甚至无法承担上学的费用,年轻人不得不早早开始打工来补贴家用。

对于高收入家庭来说,攒钱自然较为容易,但对于低收入家庭来说,存钱简直是奢望.

他们每天都在为温饱问题而发愁,这种巨大的贫富差距不禁令人唏嘘。

二、存款不足30万的原因

1、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中国拥有30多个省份,290多个地级市以及360多个县城,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各有不同。

在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和深圳等地,平均月收入超过2万元。

而在偏远地区,平均月薪可能甚至不到5000元。

值得一提的是,高收入城市的居民通常面临着更高的生活成本,这包括房价、日常消费等方面的支出。

相比之下,小县城的生活成本则通常较低。

尽管如此,一线大城市在不考虑购房费用的情况下,攒钱的优势仍然明显。

这是因为一线城市通常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薪资水平。

同时也有更多的投资和理财机会,这使得居民有更多的积蓄和投资机会。

2、生活开支太高

这个问题,更多的是针对20-40岁之间的年轻人。如今的年轻人大都在抱怨,生活压力太大了。

首先年轻人的收入不高,刚从学校毕业的年轻人通常缺乏工作经验。

因此他们能够获得的基础薪资往往不高,基本上都是以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为准。

但与此相比,他们的生活支出却远远超出收入。

租房成本就是一大开销,往往要占据工资的一半。他们也可以为了省钱而选择住在更偏远的地方。

但这样一来,通勤时间就会大大延长。不久前,有一段采访视频引起了广泛关注。

视频中的主人公是一位在北京打工的年轻人,他每天上班要乘坐六七趟不同的车,包括电动车、客车和公交车,来回穿梭。

每天疲惫不堪,还得掐着点赶车,生怕错过上班时间而受到处罚,甚至扣工资。

一天只有24小时,通勤时间占去了其中的6个小时,上班又占去了8个小时。

这就只剩下10个小时用来睡觉、吃饭和休息,这样一来,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用于社交活动。

也难怪人们会说现在的年轻人朋友越来越少了,如果选择住得稍微近一些,房价就会水涨船高。

工资大部分被房租占去,留给他们的可支配收入就更少了。

而如果想要购房,更是让原本就贫困的生活更雪上加霜。

首先是首付的巨额费用,即使在小县城也要二三十万元,而在大城市,首付甚至可能高达百万元。

为了攒够首付,很多年轻人要奋斗数十年,但即便贷款后,还要有二三十年的还款时间。

在这样的情况下,基本上大部分的工资都要被还贷款占用,留给他们的可支配收入几乎微乎其微。

这就使得年轻人们面临着极大的经济压力和生活挑战。

除去房子之外,另一个无底洞就是孩子,吞金兽这个称谓十分贴切。从孩子出生开始,钱就跟流水似的。

刚出生时,奶粉和尿不湿的费用就已经不可小觑。

一个月下来可能就要花费大几千元,几乎快赶上了房贷的费用了。

孩子稍微长大一点,家长又要考虑他们的教育问题。

在小学之前,就要考虑让孩子学习一些特长。

因为各类特长都被认为是培养孩子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但这也意味着家庭要花费大量的金钱在各种特长班上。

为了挑选出最适合孩子的特长,家长们往往会让孩子参加各种课程,每周至多上两节课,一年下来的费用也要一万多元。

进入小学后,孩子的教育费用更是不菲。首先是特长开始考级,这意味着费用会更高。

还需要考虑到课程补习的费用,私教费用可能每小时要一两百元,一个周补两节,一个月就是1500多。

即便是参加学习班费用也不低,主要是科目数量多,所以每个都报班也不少钱。

有人计算过,从孩子出生到大学毕业,家庭可能需要花费的累计支出也能达到一套房子的价钱。

因此,年轻人不愿意生育孩子也是有其深层次原因的,经济压力无疑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3、没有存钱的意识

这场疫情席卷全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特别是对于企业和个人的财务状况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在过去的三年里,疫情肆虐导致了许多企业难以维持正常的经营运转。

最终选择了破产,这导致了大量工人失去了工作。

运气好点的,还能拿到企业的补助金,运气差的不仅补助金遣散费拿不到,工资可能还欠着几个月的。


情况稍微好一点的企业,或许能够勉强苟延残喘。

但为了继续经营下去,它们不得不采取一系列紧缩开支的措施。

裁员和降低工资就是其中重要的手段之一。

降低工资至少还能保持一定的稳定收入来源,但裁员就更难了。

特别是对于三十多岁的中年人来说,他们身负家庭的重担,一旦失去工作,养家糊口就变得异常艰难。

而这个年龄段的人再次找到合适的工作机会并不容易。

因此不少人不得不转而从事送外卖或者代驾等收入不稳定的工作。

在这段时期,有许多家庭因为无法承担房贷而被银行起诉,最终导致房屋被拍卖。

他们一生的积蓄都投入到购房中,但最终连首付都无法保住。

甚至有些家庭连孩子上学所需的午餐费都只能东拼西凑,正是这些经历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了储蓄的重要性。

在这之前,月光族都不流行了,超前消费才是年轻人的主流。

花呗、月付等小额贷款产品层出不穷,吸引了大量年轻人。

他们习惯了即时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不仅是当月的收入留不下。

甚至是下个月乃至下下个月的钱都早就消耗一空。

这种消费模式让许多人陷入了负债的泥潭,除了花呗和月付外,还有不少人选择通过网贷或者信用卡套现来应对生活开支。

他们往往忽略了负债带来的风险,甚至以此为乐,认为债多了不愁。

这种轻易获取的贷款给年轻人带来了短期的消费满足,但也掩盖了长期财务不良的危机。

一旦出现家人生病,或者失业等紧急情况,他们根本无力应付。

只能靠家长的救济,说不定最后还会成为啃老族。

结语

尽管网上时常传出一些网红或者大学生月入几万的情况,但这只是少数案例。

这种片面的信息过多,给许多年轻人带来了误导,他们误以为赚钱容易,总觉得自己下一个就会暴富,因此会更加随意地花钱。

还有一些人内心深处渴望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甚至是在繁华地段拥有一套大平方的房子。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他们不惜负重负债,根本没有考虑过自己的偿债能力。

然而,最终的结果往往是令人心痛的。房子可能最终被拍卖,自己的首付也随之付诸东流,有时甚至可能因此成为失信人。

这就好像竹篮打水,最终一场空。

因此,我们需要有储蓄的意识,审慎考虑一些不必要的开支,并提高自己未来的应急能力。

在存款方面,50至60岁之间的人做的相对较好,一方面是这类人的工作职位高,收入多。

另一方面是他们的孩子已经成年,房子车子也已经齐全了,生活的开支也低了。

总而言之,财务规划和理性消费才是确保未来稳定的关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