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暗物质讲解
目前普遍认为,宇宙中可见物质只占5%,暗物质约占¼,剩余的都是暗能量。

1、什么是暗物质?
目前普遍认同的是一种有质量有弱相互作用的粒子。
具体是什么科学家都没搞清楚,目前都是一些间接证据证明它的存在。甚至不知道它是一种粒子,还是有几种尚未发现的粒子。

它不发生电磁相互作用,这就意味着它不产生电磁波,不发光,不反射光,我们的光学望远镜,射电望远镜对它都不起作用。
它也不发生强相互作用,这意味着它的穿透能力极强,很难拦截到它。
它有质量,所以有引力作用,人们也正是基于此推断暗物质的存在。它还可能发生弱相互作用,但微乎其微,基本观测不到。
目前天文学家和粒子物理学家建立了一些模型来解释暗物质,其中一种就是重的,相互作用非常弱的粒子(WIMP),这个相互作用可以是弱相互作用,或者是一种还未发现的相互作用。
2、为什么判断暗物质存在?

首先是玆威基在20世纪30年代,研究后发星座星系团的质量时发现,“动力学质量”是“光度学质量”的400倍。动力学质量就是根据星系之间的相对运动速度来计算星系质量,光度学质量是根据亮度来计算。于是玆威基就猜测,星系团中有99%的物质是看不见的。

后来发现的引力透镜效应,也应用到了星系质量的测量,简单来说就是根据光经过星系团后路径发生偏折的现象,来间接计算星系团的质量,结果与光度学质量还是对不上。
到了19世纪70年代,女天文学家鲁宾研究银河系时发现了一个与万有引力相矛盾的现象。

按照万有引力,星系团越靠外侧的恒星受到的引力越小,旋转速度就应该越慢。而事实却是,星系团边缘部分的旋转速度与距离无关,基本是个定值。而按照这个速度旋转,外侧的恒星早就被“甩”飞了,星系不可能稳定运行。于是人们又想到了,星系中应该有看不见的暗物质,它们的引力拉住了外侧星体。

后来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图像绘制出来,通过微波背景的温度波动,确定了正常物质,暗物质,暗能量的比例关系。基本原因就是质量密度高的地方对辐射引力作用强,温度会变低而偏蓝,因此可以推测正常物质与暗物质的比例,而且由于发觉宇宙在加速膨胀还提出了暗能量。
总而言之,目前关于暗物质都是这些引力尺度的间接证据。它可能是质量很小的像中微子一样,也有可能质量较大,如提出WIMP粒子就是基于这种假设,可能运动的很快,也有可能很慢。目前都在想各种办法观测暗物质。
相关文章
-
“十四五”吸引外资成绩单:外商累计对华直接投资4.7万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见习记者张旭 北京报道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吸引和利用外资是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周海兵7月9日在国新办举行的首场“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21年至今年5月,外商累计对华直接投资4.7万亿元人民币,超过了“十三五”期间的总额。
2025-07-09 17:59:00 -
双突破!浙江省肿瘤医院两项研究成果显著提升肺癌脑转移患者生存希望
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王屹峰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患者生存期短、治疗手段有限,一直是临床面临的严峻挑战。近期,浙江省肿瘤医院范云教授团队在国际顶级肿瘤学期刊《JAMA Oncology》及《The Lancet Oncology》发表了两项重要研究成果,针对不同类型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
2025-07-09 16:22:00 -
炎炎夏日 新兴室内运动获青睐
户外天气炎热,老少皆宜的匹克球、绅士运动高尔夫、“飞檐走壁”的室内攀岩这些集趣味性、社交性于一体的新兴室内运动备受青睐。8日,鞍山全媒记者走访发现,与较为传统的篮球、乒乓球等运动项目相比,年轻人、学生族更加青睐这些室内新兴运动。“天热了,来我们这儿打匹克球的人也变多了。”立山区第五街篮球匹克球公园负
2025-07-09 10:42:00 -
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禁止将“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的通知
来源:【中国卫生杂志】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有关委直属和联系单位:我委近期获悉有个别医疗机构开展“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为进一步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我委组织专家对该技术进行评估,评估认为该技术处于临床研究早期探索阶段,适应证及禁忌证尚不明确,
2025-07-09 10:26:00 -
中国一旅游团在意大利被“洗劫一空” 该如何进行保险理赔?
近日,中国一旅游团在意大利被“洗劫一空”,引发关注。据部分游客表示,一些刚购买的奢侈品等贵重物品被盗,损失较大。7月7日,该旅游团一名游客发文称,事发当天,意大利非常热,玩了一上午很累,大家就不愿意把行李、包往下拿,毕竟车就在饭店门口,还有监控,“就20来分钟,谁能想到他们会在这么短时间内偷东西呢”
2025-07-09 08:45:00 -
将予以重奖!国务院食安委发布意见
我国建立完善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 记者7日从市场监管总局获悉,要推动建立完善生产经营单位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发挥食品从业人员“内部知情人”作用,鼓励其主动参与监督,推动生产经营单位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有效防范风险隐患。 近日,国务院食安委发布《关于推动建立完善生产经营
2025-07-09 08: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