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什么朝代传入中国 你们口中说的怪蜀黍,知道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吗?
高粱进入中国的路径,有两种主要的观点。
一是北方说。即通过丝绸之路,从北方传入中国。此说最早见于《齐民要术》:“大禾高丈余,子小如豆,出粟特国”。粟特国,西域古国之一,位于现在的中亚,其首都一度在今撒马尔罕。
二是巴蜀说。即印度高粱通过巴蜀,传入中国。古代多持此说,从唐朝《经典释文》作者陆德明开始,到元朝农学家王桢和明朝的李时珍、徐光启,都认为高粱来自巴蜀。
事实上,从“高粱”一词词义的演变,可以看出高粱和巴蜀的深厚关系。

高粱就是你们说的“怪蜀黍”
高粱一词,最早见于元朝王祯的《农书》:“按蜀黍,一名高粱,一名蜀秫。以种来自蜀,形类黍,故有诸名。”从这个注释看,至少元朝就有高粱一词,但是这个“高粱”,更像是蜀黍的俗名,也就是民间的俗称,书面语还是“蜀黍”。南北朝以后,提到高粱一物时,基本都使用“蜀黍”一词,也有用“秫黍”的,如《太平寰宇记》记录四川眉州土产,就有“秫黍”,著名农业史学家王毓瑚老先生(1907-1980)认为,“秫黍”就是“蜀黍”的同音异写,如同芝麻又写作脂麻一样。
我们再往上推,最早提到“蜀黍”一词的,是《齐民要术》。该书第十卷中,以“聊以存其名目,记其怪异耳”为理由,记录了“蜀黍”和关于蜀黍的怪异传闻:“地种蜀黍三年,其后七年多蛇”。作者贾思勰又说这一条不是他的原创,引自东晋张华的《博物志》——这书早已失传,只有辑本传世。而《博物志》里面,又说“蜀黍”一词来自《庄子》一书,越扯越远。

(图源网络,侵删)
值得注意的是,《齐民要术》在提到“蜀黍”的时候,还提到另一个词“巴禾”说它“粒细,左折右炊,停则牙生”。
蜀黍、巴禾,一蜀一巴,区域性非常明显。这两个词,作为中国高粱的最早名词,都诞生于巴蜀。这是一个很有力量的佐证,证明巴蜀一地是高粱传播路径上的重要节点。有趣的是,这两个词,都首现于东晋,至晚在东晋,就有来自巴蜀的高粱传说,流播于中原大地。
但是,直到南北朝的北魏时期,高粱都还没有在北方普及。
《齐民要术》给我们透露的另一个信息是:当时,蜀黍和巴禾,还属于极为少见的植物品种,以至于还有“种三年蜀黍,之后七年会有很多蛇”这样的奇谈出现。也就是说,东汉《博物志》所处时代,对蜀黍和巴禾,基本上还属于“听说有”这个阶段,并不普遍,直到几百年后的南北朝,《齐民要术》的作者贾思勰也没有说他就见过“蜀黍”,也是当做奇谈异闻进行记录。但是,正是这个记录,给我们留下了蛛丝马迹。后来,蜀黍(高粱)流行开以后,我们可以通过这个记录,再加上对高粱的DNA研究,推断出高粱进入中国的路径和大致年代。

从东晋的《博物志》,到南北朝的《齐民要术》,再到唐朝的《经典释文》、宋朝的《太平寰宇记》,以及元朝的王桢《农书》和明朝李时珍、徐光启等的记录,“蜀黍”一词的演变过程,向我们展示了高粱进入中国的可能路径和时代:即很可能在东晋以前,高粱从印度传入中国内地。传入的路径,很可能同时存在两条:经中亚、西域传入形成北方高粱,经巴蜀传入形成西南高粱。
根据这些资料,我们进一步推测,印度大约在公元前后开始种植高粱(郭声波《四川农业地理》,P175),三、四百年后的东晋,高粱就已经通过南方丝绸之路(即春秋时期就有的蜀身毒道——南端起于印度,经缅甸,再过德宏、保山、大理,从今凉山州北上,直达成都),落户四川后,被《博物志》所记录。到南北朝时,再经《齐民要术》一书,蜀黍、巴禾得以名扬中原。在宋朝,来自印度的蜀黍,已经在巴蜀大地扎根繁殖开来,成为当地的特产。而北方的高粱品种,很可能晚至蒙元时期才从西域进入(此前北方并没有种植高粱的可靠记录)。

高粱不仅可以食用,还可以酿酒哦
如今,四川和北方都有大量种植高粱,北方高粱的可食用性高于四川糯高粱。四川糯高粱,具有产量低、皮厚、粒小等特点。直到1990年代,四川、重庆的糯高粱品种,大部分亩产还只有200斤左右,北方粘高粱产量则高出一倍以上,此外糯高粱由于皮厚,单宁含量高,入口苦涩,非到万不得已,川人极少用于充饥,而在北方,粘高粱的口感虽然也远远不如大麦小麦等常见粮食,但是其口感和四川糯高粱相比,要好很多,所以在饥荒来临或者青黄不接时,高粱米也不失为裹腹之粮。

和北方高粱相比较,四川糯高粱最大的优点是用于酿酒,尤其是酿好酒,更离不开糯高粱。川酒甲天下,背后靠的就是糯高粱支撑。江记酒庄旗下江小白的一亩三分地便种植了万亩红皮糯高粱,作为酿酒原料。中国第一个高粱博物馆也正在江小白的一亩三分地修建。而酒业的兴盛,历朝历代莫不是有赖于承平盛世,战乱饥荒年代,当局者莫不以禁酒限酒为政,中国明清以降,正是战乱、饥荒频仍的时代,这期间,只能用于酿造好酒的糯高粱,其用武之地,就远不如普通的北方粘高粱了。

直到今天,来自印度的高粱品种,在巴蜀大地经过“巴禾”、“蜀黍”的漫长阶段后,终于在进化成了盛世中国的白酒最佳酿造原料——糯高粱,终于焕发出了深藏千年的光芒。

相关文章
-
立秋后 凉席凉垫促销忙
8月11日,记者走访多家超市看到,立秋过后,尽管暑气未消,但多家超市抓住夏季的“尾巴”,纷纷开启凉席、凉垫等促销活动。受访商家表示,立秋过后,进入了凉席、凉垫的促销黄金期,预计活动将持续至月末。记者在一家超市内看到,凉席促销标签随处可见,“7.9折”“特价”等字样格外醒目,吸引不少消费者关注,此外,
2025-08-11 17:40:00 -
瑞银:重申小米中性评级 降目标价至60港元
【瑞银:重申小米中性评级 降目标价至60港元】财联社8月11日电,瑞银就小米-W(01810.HK)发布研报称,AIoT业务在第二季度仍将保持强劲增长态势。该行将小米第二季度及全年盈利预测分别下调10.4%和5.5%,目标价从62港元降至至60港元,维持"中性"投资评级。
2025-08-11 13:22:00 -
怎么高效率解决问题(高效解决问题,这7步就够了)
今天想跟大家来分享如何能够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到底会是什么?大家在生活里一直都处于解决问题的状态当中,每一天你会解决a、解决b,不论是你作为一个领导解决公司的问题,还是作为一个下属解决手头工作的问题,或者作为家庭的成员去解决家庭问题,好像这辈子人都一直在解决问题。到底该怎么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5-08-11 13:05:39 -
担当作为建支点丨“支点建设”需要什么样的干部?
伟大的事业,需要有担当、有作为的人来完成。如何锻造一支堪当支点建设重任的干部队伍。接下来,《支点面对面》,我们特别邀请到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唐爱军、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王冰两位专家参与讨论。唐教授,您是如何看待在加快建成支点中,湖北干部的作用呢?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
2025-08-11 11:25:00 -
具身智能机器人利好消息不断,机构看好这些细分领域
8月11日盘中,机器人概念股持续拉升,截至发稿,景业智能涨超11%,凯尔达、迈赫股份涨超5%,江苏北人、鼎智科技、绿的谐波等跟涨。消息上,8月9日,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产业发展”主论坛上,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布具身智能社会实验计划,并配套发布《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推动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发展的
2025-08-11 11:24:00 -
超近距离“贴贴”!就在12日凌晨
肉眼可见!12日凌晨金星、木星极近上演“结伴游”8月“星空剧场”上新了。12日,金星、木星极近将在天宇上演。天文科普专家表示,届时只要天气晴好,感兴趣的公众于当日凌晨朝向东方天空,凭借肉眼就能看到这两颗明亮的行星超近距离“贴贴”。2023年3月2日,在北京怀柔区水长城拍摄的金(右上)木(左下)极近。
2025-08-11 10: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