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都市圈产业创新协同发展透视:山海和鸣天地宽
开栏的话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工作期间确定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发展目标30周年。即日起,福州日报推出“牢记嘱托砥砺前行三十载 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系列报道,全面展示30年来,历届市委市政府持续传承弘扬、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开创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努力把习近平总书记为福州擘画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的新进展新成效。敬请关注。
20世纪90年代,伴随福州吹响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号角,一部山海和鸣的交响曲也在闽东北奏响。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工作期间提出坚定不移走山海协作之路,高瞻远瞩地把闽东北地区纳入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腹地,倡导并组织山海协作,推动形成“山海联合、优势互补、相互辐射、共同腾飞”的发展格局。
在这部荡气回肠的交响曲中,产业协作无疑是最振奋人心的乐章。30年过去了,闽东北山海协作进入“同城化 同家园”的福州都市圈新阶段,产业协作的乐章依旧回荡在山海之间,旋律更加和谐,气势更加恢弘。
透过展会,看福州都市圈市场与机遇的交汇
福州搭台,兄弟城市一同唱戏。1994年,福州创立“国际招商月”,首届就邀请其他设区市参加。30多年来,在各大盛会设立闽东北专区,与兄弟城市共享资源,已成为福州办会的“固定动作”。
今年6月,中国(福州)国际渔业博览会在榕举办,闽东北21家企业组团参展,黄金般的宁德大黄鱼、琥珀般的莆田海蜇……各家王牌产品逐一亮相,备受青睐。
“我们的大黄鱼养得特别讲究,30米深远海慢养,36个月自然野化,吃天然饵料,别提多鲜嫩了!”渔博会现场,来自宁德的福建夏威海洋牧场有限公司总经理蔡述秋一边烹饪一边介绍,渔博会为企业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对接平台,与消费者、采购商面对面不仅有助于提升品牌知名度,更可以直接对接优质客户。
回望过去30年,从招商月到渔博会,闽东北兄弟城市总是乘兴而来,满载而归。
在海创会上挖掘“宝藏企业”。“这次参会是想多了解企业情况,收集更多招商线索。”第二十一届海创会上,莆田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工作人员陈先生胳膊下夹着一大沓企业产品介绍手册,兴致盎然地在各大企业展区寻找合适的企业。
在数字峰会上抱得“金娃娃”。今年4月底,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州举办,南平签下顺昌县六氟丙烯及电子氟化液系列产品建设项目、大武夷数字文旅信息化综合平台项目等4个大项目,总投资超11亿元。
在海交会上深化闽台合作。今年5月海交会,来自平潭台创园的台农苏文帧带着他的得意之作“闽台1号”黄金百香果亮相现场,新品种不仅品相出众、甜度极佳,还具备耐高温、抗大风等优点。此行,他希望更多台青台农投身两岸农业合作,让两岸资源互补结出的“黄金果”走向更宽阔陆地。

宝钢二期黑卷轧制退火酸洗生产线。记者 池远 摄
透过基地,看福州都市圈产业与集群的布局
立秋刚过,但暑气未消,罗源湾畔的罗源时代新能源电池产业基地项目(一期)工地上吊臂挥舞、机器争鸣,将福州和宁德之间合奏30年的山海协奏曲推向新的高潮。
福宁两地山连着山、海连着海,产业协作一向快人一步。1994年11月,两地就签订进一步开展横向经济联合协议,确定39个协作项目,总投资3.07亿元。
随着宁德三都澳崛起新能源电池“龙头”宁德时代,福州罗源近水楼台先得月,定下配套宁德时代,打造新能源产业链目标,2021年以来陆续落地福蓉科技、东恒新能源等配套项目,总投产超百亿元。
30多年前,罗源县产业支柱是食用菌和烤烟。作为罗源首个新能源“链主”项目,罗源时代新能源电池产业基地项目落地,将与宝钢德盛一起打造新时代“绿色冶金+新能源”产业格局,彻底重新定义“双龙抱珠”。
30年来,像这样龙头引领,带动产业串珠成链、聚链成群的精彩故事在闽东北大地不断上演——榕企永荣锦江在莆田投资建设年产60万吨己内酰胺项目,推动形成“CPL—尼龙6—锦纶丝”的产业链上下游布局;榕企天马科技在南平建设智慧生态养殖基地,让鲜活矫健的鳗鱼“游”上世界人民的餐桌。
随着福州都市圈建设推进,闽东北产业协作领域更宽广,产业兴旺的图景更生动——
“四市一区”联合发布“文化寻福”“红色研学”“山海共享”等五大主题15条旅游新线路,共同提高闽东北文旅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南平打造绿色产业创新服务平台汇聚绿色产业相关的企业、专利、人才等数据5亿多条,供“四市一区”共享使用。
透过机制,看福州都市圈创新与人才的支撑
如果说同台唱戏、产业互补是历史经验的传承和弘扬,那么新时代山海协作则更注重“新”意。
福州汇聚大量科创人才,兄弟城市如何“借梯登高”,为产业注入新动能?莆田市在全省率先实施“科技副总”制度,从高校和科研院所选拔科研人员,到民营企业挂任“科技副总”,抢先导入省会科创资源。
自去年7月开始,福州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林向阳往莆田出差的频率明显增多。作为红太阳精品有限公司的“科技副总”,他不仅带领团队深入系统研究福建优质海带资源,开发常温下储藏的海带软糖、海带脆片和海带酱系列产品,还带领多个福州大学科研团队入驻企业,推进产品标准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等各项工作,将小小海带的产业链不断拉长。
眼下,福建省红太阳精品有限公司建成全国最大的即食海带生产基地,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地,累计取得发明、实用新型专利等自主知识产权50余项,填补了即食海带生产行业国家标准的空白。
近年来,闽东北“四市一区”签订《闽东北协同发展区与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战略合作协议书》《福州市与南平市、宁德市协同推进科技特派员工作合作协议》《闽东北协同发展区福州都市圈科技创新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等多项重要科技合作协议,为区域科技合作作好顶层设计,推动科创人才跨区域流动,科创成果跨区域转化。
老品牌“科特派”焕发新活力——“四市一区”借助科技特派员力量,成功开展大曲酱香酒入窖发酵功能菌组合的优化构成与应用示范、松溪百年蔗日化功效成分提取与活性测试、建阳桔柚品种选育及其生态果园建设与关键技术集成应用等多个项目,助力农业产业升级与乡村振兴。
新方法“科创飞地”孕育新格局——南平在福州软件园设立首个“科创飞地”——南平(福州)产业创新孵化中心,致力构建“研发设计在福州、转化落地在南平,孵化在福州、落地在南平,育才在福州、用智在南平”的一体化、梯度型发展格局。
山海和鸣天地宽。当福州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冲锋号在闽江口吹响,山海协奏曲的澎湃乐章也将响彻闽东北。(记者 冯雪珠)
相关文章
-
福州都市圈产业创新协同发展透视:山海和鸣天地宽
开栏的话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工作期间确定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发展目标30周年。即日起,福州日报推出“牢记嘱托砥砺前行三十载 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系列报道,全面展示30年来,历届市委市政府持续传承弘扬、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开创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加快建设现代
2025-08-18 10:32:00 -
一场显微镜下的万亿产业风暴,正在南京蓄势待发!
300多年前,安东尼·范·列文虎克第一次把显微镜对准水,微生物世界由此进入人类视野。50多年前,DNA双螺旋结构被破译,生命密码从“天书”变成了可读的“字母表”。今天,我们已能亲手改写这些“字母”:让藻类像油田一样“流出”航空燃料,让酵母像酿酒一样“酿”出抗疟药青蒿素,让二氧化碳在发酵罐里“长”成淀
2025-08-18 08:03:00 -
2025海南(三亚)国际康养产业博览会启幕,聚焦融合创新发展
3月28日上午,2025海南(三亚)国际康养产业博览会在三亚保利国际博览中心开幕。本次博览会以“融合创新 共谋发展——聚力打造康养产业新生态”为主题,吸引了众多行业嘉宾、两院院士、国医大师继承人以及知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搭建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为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十二届全国政
2025-08-12 16:21:00 -
扫码可发现“神奇宝贝”!福州首份生物多样性手绘地图上线
N海都全媒体记者 唐明亮 福州生态环境局供图记者10日从福州生态环境局获悉,福州首份生物多样性手绘地图正式上线。据市生态环境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该地图以精准测绘地图打底,配套萌趣手绘及《玩中学自然观察手册》,兼具科普和童趣。福州首份生物多样性手绘地图记者扫码进入地图发现,该地图分为“福州市”“福山郊
2025-08-11 00:06:00 -
宁德促销费政策“上新”,“真金白银”惠万家
7月19日,在周宁静宇园艺有限公司多肉种植大棚,刘林(右一)带领游客参观多肉盆栽。 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消费“钱包”怎么鼓起来?消费升级有何利好?消费场景有哪些创新?近日,《宁德市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正式实施。围绕市民、企业关心的问题,宁德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对工作方案
2025-07-25 10:24:00 -
祁连山下是我家 | 民乐县六坝镇:绿色四季豆 绘就“金色”致富
近年来,民乐县六坝镇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创新农业生产模式、大力发展特色果蔬种植,走出了一条产业兴旺、农户增收的产业发展之路。近日,记者走进六坝镇五坝村的四季豆种植基地,一垄垄排列整齐的藤蔓间,饱满的豆角青翠鲜嫩、缀满枝头,在阳光下泛着晶莹的光泽,长势十分喜人。田间地头,工人们忙碌地穿梭其间,娴熟地采摘
2025-07-23 09: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