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12年开新店,晓风书屋拂动杭城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8 09:43:00    

暑期,杭州市曙光路的蝉鸣此起彼伏。“百橙号·西游技”文旅巴士载着一车书友,从晓风书屋阅见西湖店出发,一路向西,抵达余杭的村庄。

陈英是晓风书屋20年的“铁粉”,对余杭之行赞不绝口:“之前经常带孩子去晓风书屋看书买书,如今跟着晓风去走读乡村,这样的体验很特殊,也很有意思,晓风一直在给我惊喜。”

“我希望这里是西湖边一个可以阅见的节点,从阅见西湖出发,可以到达更多地方。”位于曙光路上的阅见西湖店今年4月开业时,主理人朱钰芳就对书屋的发展有着清晰的规划。

晓风,是早晨从西湖边吹来的浅浅的风。这是晓风书屋之名的由来,温暖惬意。“晓风”徐徐,12年来坚持每年开一家新店,为爱书之人撑起一方精神绿洲。近日,趁着暑期游客打卡正浓之时,《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再次走进了晓风书屋。

认准杭州 打造城市文化会客厅

晓风书屋,一家因热爱而诞生的人文书店。进入21世纪,晓风书屋布局图书中盘业务,设立批发部,图书品种丰富了,书店的品质也能相应提高。

以书为本,对品质的追求,让晓风书屋迅速积累起口碑。“创业初期,我和先生考虑的是有一家自己的书店就好了,一个小而美的文化客厅,能够招待朋友。”不承想进入图书批发领域后,朱钰芳打开了书店经营和发展的新视野,对晓风的前进路径有了新思考:适当扩大规模,在办好旗舰店的基础上,稳扎稳打开分店。

只在杭州开分店,不仅解决图书销售渠道的问题,也为晓风书屋行稳致远创造更多可能。

“如果是在我不熟悉的环境,可能书店活不长。书店没有一定规模,晓风也不会被看见,很多事情就做不了。”朱钰芳把开店比作在杭州“种树”,和在地文化有很高的关联度,并且一直在努力往下扎根、向上生长。

此后,晓风书屋在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有了校园书店,在京杭大运河边有了景区书店,在浙江省人民医院有了医院书店,在中国丝绸博物馆、良渚博物院有了博物馆书店。

每一家店都是深思熟虑后的选择。要有内容可以深挖,有IP可以做更多共建。书店各有主题,更有价值。比如,校园书店地址首选图书馆,爱书人方便到达,书店选品与图书馆藏互为补充。医院书店就像“树洞”,突出疗愈主题,侧重情感生活、文学艺术类书籍,抚慰心灵。

转眼30年,晓风书屋在杭州已经开了25家书店。尤其是2014年以来,晓风书屋保持每年开一家新店的节奏,扎根杭州,做好核心IP,努力把书店运营起来。如今,25家门店互相离得都不远,有的开车几分钟就能到达,成为名副其实的家门口的文化会客厅。

书汇万物 努力告诉读者“我还在”

“我始终坚信,书店不该只是买卖之地,更应是温暖的精神港湾,承载着分享与热爱,陪伴无数人在书海中寻找心灵的归处。”朱钰芳认为,12年来,晓风书屋可以坚持每年开一家新店,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通过办活动,努力告诉读者“我还在”。

“疫情期间还不知道书店什么时候能开门营业,我们的团队还没有回来上班就开始做阅读服务,比如办云走读,每日荐书。”朱钰芳告诉记者,近几年,晓风书屋每年有规划地开展作者见面会、新书发布会、学者交流会等活动80余场,如果算上一些小型社群、社团活动,至少上百场。

当然,“我还在”的背后还有两个关键因素:共建单位的房租减免、国家税收的政策扶持,搬掉了书店运营的两座“大山”。

2020年5月,朱钰芳通过何盈新书《微光》了解到西藏墨脱县的孩子们因交通闭塞很难接触到课外书。想到孩子们求知若渴的眼神,于是有了“送一车书去墨脱”的活动。

20天时间,近万名书友加入这场圆梦计划。12万余册捐赠的图书如潮水般汇聚晓风物流,连同1.3万份文具被整齐打包。总价值超过210万元的物资,被送到墨脱10余所中小学,为孩子们送去放飞梦想的翅膀。

晓风书屋带来的感动与力量,总让人如沐春风。书屋内,抬头有作家李锐、莫言的题字,低头是易中天的赠言:“书屋何其雅致,入室如沐晓风。”这里还有读者自发组织的聚会,“晓风闲谭”没有固定主题,大家守着书屋一盏晚灯,畅所欲言。路过的行人、正巧在店里的读者,都能随时加入,氛围轻松、平等又包容。

“柔和的灯光漫过书架,能让人瞬间沉下心来。满心期待下次再聚,开启书海漫游。”读者何超在参加阅见西湖店组织的读书会后意犹未尽。

“我一直觉得书汇万物,什么都可以融合融汇。做了这个行业,你总得想办法让自己做得有价值。”值不值如何衡量?朱钰芳话语温柔且坚定:好不容易做了一个自己喜欢的书店,就希望志同道合的朋友都愿意来,一起加入大家都感兴趣的内容。

深挖主题IP 书屋内涵更饱满立体

晓风书屋的粉丝,一定会有一只定制帆布袋,袋子上印着丰子恺的画作,寥寥几笔勾勒出生活的诗意。帆布袋年销上万只,塞得进柴米油盐,也装得下诗和远方,是妥妥的爆款。

丰子恺的画就是晓风书屋的一张名片。

“丰子恺先生是我心里藏了几十年的偶像。让先生的画为晓风书屋代言,既是对偶像的致敬,也能让更多人感受到那份独有的人文气息。”在朱钰芳的不懈努力下,晓风书屋最终拿到了画作授权。

从此晓风书屋变了模样。书店门头挂上了丰子恺的经典画作,线条简约的人物与山水,仿佛在向路人轻声诉说:这里有故事、有温度。走进书店,墙上、书架旁,处处都是丰子恺的画——孩子们追着纸鸢奔跑,老人摇着蒲扇乘凉,每一幅都让人忍不住驻足。

再后来,这份“丰氏浪漫”融入到了文创里。晓风书屋推出了子恺艺术品牌:书签上印着“小桌呼朋三面坐,留将一面与梅花”,笔记本封面是丰子恺笔下的月光与竹影,扇子、环保袋、香炉,甚至茶叶礼盒,都成了传递诗情画意的载体。

根据门店主题深度开发IP,让晓风书屋更加立体且饱满。

晓风书屋良渚博物院分店以五千年良渚文化为基础,参与博物院良渚文化元素的围巾、书包、冰箱贴、书签等文创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其中,3D图案定制的良渚神徽咖啡成为博物院文化会客厅的网红IP。

晓风书屋求是合集店位于浙江大学内,这里有浙大独家记忆的文创产品,印有校徽的帆布袋、冰箱贴、浙大专家学者推荐作品等,营造“校友+”专属IP,寻回青春记忆、延续母校情结,成为浙大人的精神栖息地。

在晓风书屋的营收中,文创和主题IP研发收入占比达40%。文化IP不仅赋予晓风书屋丰富的内涵,带来的经济效益也日趋提升。

读书不觉夏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接下来,晓风书屋开分店的步子会停一停,集中精力打造一个晓风书库,把书店里的内容做得更多元。在朱钰芳看来,这是很值得做的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