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读书的方法都有哪些?有人观其大略,有人为读书把书七抄七焚
读书,是为了汲取知识,丰富自身的精神营养。但很多人不会读书,找理由说自己记性不好,前头读后面就忘了。为此,不少古代哲人提出了不同的读书方法,今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借鉴。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籍是前人总结出来的财富,通过读书,才能掌握前人总结出来的知识,继承前人的智慧,在巨人的肩膀上发展创新。另一方面,书籍是精神食粮,人活着,不仅需要物质食粮,而且需要精神食粮,才能丰富自己的人生。世界上有许多人不爱读书,还总为不读书找出种种理由。实际上,一个不爱读书、不爱学习的人,是不可能做出很大成绩的。做学问,要从爱读书开始。那么,古人有什么样的读书方法,可供我们借鉴呢?

做学问,要从爱读书开始
读书没有时间?让古人告诉你读书时间
时间是海绵里的水,只要去挤,总会有的。但现代许多人往往认为读书没有时间,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在忙,就是没有时间读书。

欧阳修
另外一位古人,宋朝的大文豪欧阳修,则提出了“三上”读书法。“三上”即马背上、枕头上、厕所座上。出行骑在马背上,闲着也是闲着,可以利用这个时间读书、上床睡觉前,睡不着时,可以躺着读会书,上厕所坐在马桶上,可以利用这点时间读会书。这些时间,闲着也是闲着,完全可以利用起来,通过读书增长点见识。欧阳修利用“三上”读书法,每天熟读三百字,竟将《孝经》、《论语》、《诗经》等十部书用三年半的时间熟读完毕,七年时间背得滚瓜烂熟。
如何读进去?让古人告诉你读书方法
读书,是为了汲取知识,丰富自身的精神营养。但很多人不会读书,找理由说自己记性不好,前头读后面就忘了。为此,不少古代哲人提出了不同的读书方法,今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借鉴。
三国名相诸葛亮,提出了“观其大略”读书法,读一本书,知道这本书的精华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字字句句都背下来,读死书;晋朝的陶渊明,与诸葛亮异曲同工,提出了“会意”读书法,“每有会意,则欣然忘食”。其实所谓的“会意”,就是通过读书悟出了人生道理,书与现实相通,书中找到了知音;宋代大学问家苏东坡,把读书比喻为“八面受敌”,所以他读书,每读一遍,领会的精神皆不同,“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之,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并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比如他读《汉书》,第一遍学习这本书中的“治世之道”,第二遍学习这本书中的“用兵之法”,第三遍研究这本书的“人物和官制”,每读一遍,收获各有不同。

清代画家郑板桥
清代画家郑板桥,提出了“求精求当”读书法,什么求当呢?就是根据自己的水平、爱好和工作需要,读适合自己的书。让一个农民读科学家的书,肯定读不懂。那就是不当。找准适合自己水平、爱好和工作需要的类书,还要善于从浩如烟海的书籍中选择出精品读,这就是“求精”,不然那么多书,就会浪费大量的精力。他说:“求精不求多,非不多也,唯精乃能运多”、“当则粗者皆精,不当则精者皆粗”、“学问二字,需要拆开看。学是学,问是问,今人有学而无问,虽读书万卷,只是一条钝汉尔”。
明代学者张溥则发明了“七焚”读书法,并把他自己的书斋命名为“七焚斋”。这是什么意思呢?张溥一边读书一边抄写,差不多了烧掉,然后再读再抄写,这样往返七、八次,书也就背熟、理解了。这样好是好,就是太浪费纸张了。
明末清初的大思想家顾炎武就不这样,他发明了“三读法”,即复读、抄读、游读。复读好理解,抄读和张溥一样,但不烧,至于游读,就是“读千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意思了,通过游学增加学问。而清朝的另一位“圣人”级的人物曾国藩,则垂青“读书不二”法,一本书不理解通透,决不读另一本书。这和宋朝朱熹的“循序渐进读书法”异曲同工。
读书为什么?让古人告诉你读书用处
读书为什么?有人说为了长学问,有人说为了考功名,有人说为了继承前人的智慧,有人说为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在三国吴大帝孙权认为,读书是为了“进步”,他曾经教导吕蒙与蒋钦说:你们如今都身居要职,掌管国事,应当多读书,使自己不断进步。吕蒙本来是个大老粗,听了孙权的话,加强自身学习,等鲁肃再见到他跟他谈话时,大为惊异,“刮目相看”这个成语就来自于此。读书后的吕蒙“非复吴下阿蒙”,便是读书的用处。

初吕蒙
当初吕蒙不爱学习,推脱的理由是“军务繁忙”。也有以“不识字”为理由不学习的。其实,越是文盲越要加强学习,才能由文盲变成“文化人”,如果不学习,岂不是一辈子甘心当文盲了。南北朝时有一个大将叫杨大眼,就是一个文盲,但他找到了一个文盲学习办法,就是“耳读法”,他坐在那里,让别人念书给他听,而他对于所念的东西,全部能记住。就凭这坚强的毅力,杨大眼竟然成为北魏名将、荆州刺史。
南宋大诗人陆游,读书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来日在疆场征战时派上用场。那个时候,宋朝受到金国的军事威胁,收复失地就是最大的爱国。陆游“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他的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至今传唱,抒发了他壮志未遂的思想,和三国的诸葛亮同样“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而明代的大思想家,三个完人之一的王阳明,则认为读书是为了成“圣贤”,结果他果然边读书边悟道,最后成为了与孔子、范仲淹齐名的三个“完人”之一。
相关文章
-
我要给西部留下 “带不走的医疗队” !
从渤海之滨到西北高原,一场跨越1600多公里的医疗援建,让天津市西青区李七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麻醉科主治医师董元胜,与甘肃景泰县人民医院结下不解之缘。“医生,我有点怕……”手术台上,一位当地患者紧紧抓住董元胜的手。“别担心,我会一直陪着您。”董元胜一边轻声回应,一边熟练地进行麻醉操作。这样的场景,在
2025-09-06 20:00:00 -
明天,苏州地铁运行有调整!
9月7日2025年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第11轮即将开战!苏州主场迎战盐城为满足市民乘客的出行需求苏州地铁计划于赛事当天17:00至运营结束将1号线行车间隔由4分25秒缩短至3分钟各线路末班车时间不变乘客如有换乘需求请注意换乘线路的末班车时间这份苏州地铁出行攻略赶紧收藏! 比赛信息比赛日期:2025年9
2025-09-06 15:15:00 -
“最快女护士”所属MCN发声辟谣!称与精英跑者无商业签约
近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士张水华,因参加马拉松比赛后发表的言论,持续引发网络争议。南都N视频记者注意到,9月6日,其所属MCN机构“兔子嗨跑营”发布《关于近期网络谣言的郑重声明与澄清》一文,呼吁立即停止网络暴力。此前该机构创始人接受南都采访时也表示,与张水华等精英跑者无经济往来,只协助对接。
2025-09-06 13:57:00 -
趵突泉持续喷涌22周年 泉城水下藏着另一个世界
9月6日,济南市趵突泉自2003年至今,已持续喷涌22年,目前趵突泉地下水位达28.96米。济南各大泉群的泉水喷涌旺盛,泉池水面上水花飞溅,水下面有的湛蓝通透,有的如同绿色森林长满水槽,有的随处涌出亮晶晶的珠泡,今天我们通过趵突泉、五龙潭、月牙泉等泉水的水下的镜头,来带你看不一样的美景。记者:王锋
2025-09-06 13:35:00 -
传言一年半之后,易会满还是落马了
来源:市场资讯来源:稷下谈金苍南,一个临近福建的浙江南部小县城,1964年的冬月,一个男孩呱呱落地。在那个没有计划生育的年代,这个刚出生的男孩是家里的老幺,他还有一个姐姐,三个哥哥。大姐易爱珠,大哥易会取、二哥易会平、三哥易会坦。男孩名叫易会满,在工行工作了35年,从一个基层员工一步步成为了宇宙第一
2025-09-06 12:32:00 -
意大利世预赛大胜爱沙尼亚 雷特吉双响
新华社罗马9月5日电(黎梦青)在5日进行的2026美加墨世界杯欧洲区预选赛第一阶段小组赛第五轮比赛中,意大利队主场以5:0大胜爱沙尼亚,雷特吉贡献2粒进球和1次助攻。9月5日,意大利队球员雷特吉庆祝进球。新华社发(阿尔贝托·林格利亚摄)本轮比赛是意大利队新任主帅加图索带队后的首秀。意大利队从开局就发
2025-09-06 12:18:00